美媒坦言:若跟中國這樣的大國打持久戰,美國國防工業根本撐不住
近些年來,受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提出的大國戰略思維影響,以及頻發的地緣性區域性戰爭,美國國防部開始高度關注自身國防基礎能力的建設。
美國不僅審視了自己,還把其他國家的工業技術和國防基礎進行了透徹的分析,這其中就包括中國。
美國的這一舉動不免惹人懷疑,美國如此着急於國防上的問題,並且還着重研究我國的實力,是否代表美國正在爲同中國展開戰爭做準備?如果戰爭一旦開啓,美國和中國到底誰會先撐不住呢?
01、美國國防工業狀況
美中兩國就中國臺海問題一直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中國不會就主權領土問題做出任何讓步,美國也不願放棄臺灣這個用來制衡中國大陸的利器,雙方針鋒相對,自然要做好隨時可能與對方發動戰爭的準備。
而美國現在已經成爲了兩大區域戰爭的背後支持國,俄烏戰爭和巴以戰爭,美國一直在源源不斷地給烏克蘭和以色列提供資金,武器上的支援。
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縱使再有實力的美國也頂不住這樣的大肆燒錢行爲,美國國家內部毋庸置疑地出現了力不從心的跡象。
美國公然支持烏克蘭同俄羅斯對抗,甚至還動員北約衆多國家一起制裁俄羅斯,早就與俄羅斯勢同水火。
如果這時再因臺海問題同中國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那美國很有可能要面對同時和中俄兩大國開戰的準備,這對美國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提高軍事實力,以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腹背受敵情況便成了美國的重中之重。
2022年8月,美媒《華盛頓日報》通過俄烏衝突中美國給烏克蘭提供武器的過程當中發現,美國的工業基礎似乎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一些武器的重要部件產量已經達到了極限,無法滿足可能發生的持久戰,建設修復國內軍備生產能力迫在眉睫。
美國的軍事國防目前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國防能力主要依靠極少數的承包商,呈現單一性趨勢。
美國的國防部門從上世紀90年代經歷過大幅度的整合之後,主要武器類別的供應商數量斷崖式減少,同時,國防領域內頻繁出現的併購收購事件也導致了惡性競爭,國防採購風險不斷增加。
再者,美國武器的零部件和含能材料還存在着對外依賴性太強的缺點,我國的零部件已經成功打入了美國武器裝備產業的供應鏈,且呈現層級越低,佔比越大的特點。
美國的國防供應鏈主要分爲5個層級,供應鏈中的一級承包商自然絕大多數都是美國本土企業,佔比84%,而到了二級承包商就降到了50%,四級五級只佔了25%。
中國雖然暫時還沒有涉足到美國的一級承包商,但是在其他層級的佔比卻是越來越多,比如二級中佔比已從5%增長到9%。
我國企業成爲美國國防部供應商的數量在過去6年裡從490家激增到了2235家,漲幅達到了驚人的356%。美國防部關鍵含能材料的1/3都來自別國,其中較爲重要的金屬銻主要來源國是我國。
除了我國以外,美國的非本土企業數量依然逐年呈現增長態勢,主要的增長國來自日本和韓國,過去幾年裡兩國的增長數量分別達到了2588家和1735家,其餘的便是德國,法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
最後便是供應鏈銜接問題,都說現代戰爭講究的是時效性,要速戰速決,如果一直曠日持久地打下去,那麼早晚會把雙方都拖垮,這一點從俄烏戰爭當中就可見一斑。
彈藥儲備需要在大量消耗的同時以最快的速度補上,一旦供應鏈出現中斷便會影響戰局,美國也正是從向烏克蘭運送“毒刺”和“標槍”導彈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武器供應鏈無法銜接的問題。
基於以上幾點問題考量,美國國防部一直在積極謀劃應對措施,主要目標是限制競爭對手國對本國國防工業供應鏈的參與與滲透,以防止對國家國防供應發展造成威脅。
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爲了推動在中國的企業回遷美國,還專門給出了非常大的福利,比如報銷設備,知識產權,裝修等一系列費用開銷。
話說出去容易,但能不能做到就不一定了,畢竟美國政府承諾負擔的這筆“搬家費”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勢必會給美國財政帶來非常大的壓力。
還有一個實際情況就是,二到五級承包商數量龐大,領域高度交叉,產品服務錯綜複雜,彼此之間早已形成了相互依賴的共生關係,要想彼時將他們逐個拋離開來帶回美國國內並不現實。
基於以上種種,美國國防部最終給出的結論就是,美國的國防工業基礎還未達到“與大國競爭相匹配”的條件,無法滿足爆發大規模戰爭的需求,與中國展開持久戰的話更是力不從心。
但美國國防部目前顯然已經發現了自身所存在的問題,正在將盡一切辦法查缺補漏,面對這種情況,我國必須要高度警惕,提防美國爲了完善工業基礎,打壓我國可能會採取的一切措施。
02、堅持走自主可控之路纔是硬道理
有句話說得好,爹有娘有都不如自己有,實力與底氣是自己給自己的,過度地依賴別人就等同於把自己的腦袋掛在別人的褲腰帶上,惶惶不可終日。
比如曾經的土耳其,國家工業發展情況完全可以用3個字來概括“美國化”,武器研發和進口完全仰仗美國,自身毫無競爭力。
可自從經歷了1975年的塞浦路斯危機,被美國“卡脖子”禁運武器之後,土耳其才痛定思痛,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一場國防工業改革,大力加強自主研發能力,降低對外依賴。
到了21世紀,土耳其的國防工業不僅實現了高度的自我研發,甚至還有能力對外出口武器了,自身的強大給予了土耳其敢於擺脫美國控制的底氣與勇氣,強大的國防工業實力也讓土耳其在地緣政治和國際社會上擁有了更大的話語權。
土耳其懂的道理我們自然也懂,這也是我國當年爲何一定要不惜代價研發出原子彈,不願意尋求美國或蘇聯施捨的原因,畢竟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命運中的任何饋贈都是暗中標好了價碼的。
我們回到中美之間的問題上來,中美無疑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兩國如若交戰,無人敢保證誰會先倒下,誰又會成爲優勝者,畢竟旗鼓相當。
美國的媒體包括國防部雖然已經得出了結論,美國暫時還不具備同中國這樣的大國展開持久戰鬥的國防軍事能力,那麼中國又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呢?中國的國防工業發展情況又如何呢?
我國的國防工業基礎規模龐大,且覆蓋範圍很廣,我國的經濟發展也爲國防工業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我國的國防預算佔GDP的比重一直在增加。
同美國一樣,我國近些年來也高度關注國防供應鏈問題,但我國還沒有對重點產業的基礎能力進行全方面的評估。
我國需要快速有序地做出分級分類評估,深度排查產業鏈中存在的問題漏洞,識別關鍵武器在供應鏈中存在的安全風險。
比如,我國軍需品的進出口就存在不平衡的態勢,出口與進口的比例僅爲3.6%,相較於美國的30.6%和俄羅斯的88%可以說是相差甚遠。而且,中國的軍需品出口對象國家主要是鄰近的亞洲國家和遙遠落後的非洲國家。
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我國的對外依賴性很強,比如在數控機牀,高端芯片,光學精密儀器和原材料礦物等方面,仍大量依賴外國進口。
過度依賴別人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尤其在美國加強供應鏈與中國脫鉤,且聯合盟友共同對中國展開技術封鎖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自立自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持走國防工業供應鏈的自主可控,國有化之路。
小結
美國媒體方面主動承認,目前沒有能力同中國展開持久戰,同樣中國也需要誠實地對自己做出預判,中國確實有同美國一戰的能力,但並不敢保證能夠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因爲戰爭是瞬息萬變的。
爲了未雨綢繆,我國需要牢牢把國防產業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裡,進一步鞏固,完善我國的產業鏈結構,提高其效率和競爭力,爲我國國防工業建立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雙層保障。
參考信源
〖1〗《美國國防工業供應鏈對外依賴情況》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 2021年第2期
〖2〗《美國加強國防工業基礎能力建設啓示》中國航天 2023年第一期
〖3〗《美國蘭德公司發佈報告評估中國國防工業基礎》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 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