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貨幣的全球使用量激增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華爾街日報》12月26日文章,原題:中國人民幣地位悄然上升 副題:中國貨幣的全球使用量激增,可能使西方未來制裁的影響複雜化 中國貨幣作爲國際支付選擇的地位正在上升。若未來發生衝突,西方國家對華實施制裁,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的意願上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保護中國經濟。
單看數字就令人吃驚。數據顯示,自2020年年中以來,中國商品貿易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按月算增長一倍多,現在相當於中國主要商品貿易的約1/4,而2019年佔比約13%。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數據顯示,10月份全球有3.6%的國際支付使用人民幣。這一數字高於1月份的不到2%,略低於9月份的3.7%——後者創下歷史新高。實際數字可能更高,因爲有些人民幣交易,尤其是涉及美國製裁實體的交易,不會使用 SWIFT。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俄烏衝突和西方制裁後,俄羅斯取代沙特阿拉伯成爲中國的最大石油供應國,併成爲中國汽車的主要市場。現在,中俄雙邊貿易的大部分以人民幣結算。中國的許多其他國際貿易伙伴也注意到這點,尤其那些不太可能在任何假想衝突中站在西方一邊的發展中國家。
不過,(未來可能的)制裁仍將對貿易以外的資金流動造成巨大破壞,並可能打擊中國使用美元儲備的能力。資本管制限制了人民幣作爲投資工具的吸引力,這將阻礙人民幣作爲儲備資產的作用,尤其是在發達國家。但這並不意味着人民幣地位上升不重要——尤其是考慮到西方在對華關係上着力“去風險”的背景下,全球貿易正在改變方向。東南亞等地正日益成爲中國商品組裝成最終產品,然後再運往美國的重要樞紐。不難想象,今後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零部件出口到這些地方的比例會越來越高,而一些中間國家會因此選擇持有更高的人民幣儲備。
中國仍是出口大國。全球貿易的政治分裂開始向支付系統擴散。這可能在未來幾年對亞洲和更遠地區產生深遠影響。(作者納撒尼爾·塔普林,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