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書展的必訪焦點 獨立出版打造「讀字」十年

「讀字來臺中」回顧十年來獨立出版社在臺北國際書展攤位的主題與變化。(林峰毅提供)

近年臺北國際書展「公民書區」,以獨特的主題設計和講座規劃,成爲愛書人必定造訪的展場焦點。「公民書區」最初源自三間獨立出版社在2011年書展合作的「讀字去旅行」,系列攤位今年邁入第十年,原定在書展中舉辦的回顧展,雖然因疫情取消,但在衆多出版社、書店的努力下,七月起在臺中範克講堂二樓舉辦「讀字來臺中」展,回顧十年點滴。

友善書業合作社理事主席、新手書店負責人鄭宇庭表示,「讀字來臺中」由獨立出版聯盟、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和友善書業合作社一起合作,「很推薦讀者來走一遭,除了可以一次認識許多獨立出版社,也能瞭解一本書的出版,出版社、經銷商和通路各個環節扮演的角色」。

策展團隊飛文工作室負責人林峰毅表示,書展中除了用一本兩公尺高的大書回顧「讀字」十年的變化,更和近年全球的社會議題和運動連結,「閱讀一點都不宅,出版和閱讀,都是一種社會力量和社會介入的展現。」

一人出版社負責人劉霽表示,十年前都纔剛剛成立沒多久的一人出版社、南方家園、逗點文創結社三間獨立出版社,決定一起租下臺北國際書展的中型攤位,邀集十幾家獨立出版社一起籌劃「展中展」,第一年主題是「讀字去旅行」,「攤位佈置成機場,每間出版社的書用行李箱裝着,放在輸送帶上。候機室就是辦講座的地方。」

劉霽回憶,當時的書展氣氛像大賣場,主打折扣促銷,展場格局千篇一律,又講求秩序,不盛行由出版社自辦講座活動,「讀字」攤位的前幾年還會被檢舉太吵,「我們當時都覺得書展需要一些新的刺激和活力,也正好都是剛成立的出版社,書還不多,就想好好玩一下。」

書市逐漸蕭條,書展進場人數也自2010年起連年下跌,2016年的書展甚至只有50萬人次進場,創下七年來最低紀錄。劉霽表示,近年出版社逐漸發現折扣戰賺不了多少錢,注意到「讀字」展位帶動的效果,也開始各自規劃講座,在裝潢和設計上用心規劃。淺移默化之下,如今臺北國際書展每年都有超過1000場講座,讓作家、出版社與讀者密切交流,展場設計更是美輪美奐,進場人數逐年回升,一舉扭轉過去的大賣場形象。

劉霽表示,從最早的「讀字去旅行」、「讀字車站」、「讀字小宇宙」到近年的「讀字迷宮」、「讀字上雲端」和原本今年的「讀字浪濤」,每一年的「讀字」攤位都在進化。因爲有愈來愈多獨立出版社加入活動,更在2015年催生「獨立出版聯盟」。近年除了出版社,又加入獨立書店文化協會、NGO組織和友善書業合作社一同策展,規模盛大。

「讀字來臺中」即日起至8月31日於臺中範克講堂二樓(新手書店斜對面)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