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界:與中國脫鉤太難改採「中國+1」 兩岸若開戰就完了

美商發現與中國脫鉤並不容易,因此改採少部份撤出中國的「中國+1」策略。現在他們最擔心的是臺海爆發戰爭。(圖/Shutterstock)

近年來外商加速將部份投資轉移至其他國家已成爲普遍趨勢,據調查顯示,美國商界領袖急切地希望減少對中國的投資,轉向其他更友好的國家,這是一項根本性的轉變。不過,要與中國脫鉤並不容易,許多美商因此改採少部份撤出中國、轉往其他國家的「中國+1」策略。

《德國之聲》報導說,過去華爾街鼓勵將離岸生產線外包到中國,現在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轉變。美國經濟分析局(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的資料顯示,墨西哥已超過中國成爲美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首選目的地,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的一項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撤回了對華投資。

報導說,如果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個月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論壇期間會面,貿易關係惡化可能會成爲一個關鍵話題。拜登上任以來,美中關係持續惡化,從貿易戰演變成圍繞臺灣問題和美國擊落中國間諜氣球事件引發的地緣政治鬥爭,美國生產商撤離中國的趨勢更加明顯。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8月訪問中國後表示,許多美國公司向她抱怨說,由於罰款和突擊搜查等政府行爲增加了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風險,中國已變得「難以投資」。專業的中型企業諮詢公司RSMUS高級分析師朵拉德(Matt Dollard)說:「我們有一些企業正在全面撤出中國」。例如一些汽車供應商計劃在3年內完全退出中國市場,但他們也發現,要離開一個擁有如此龐大生產基地的國家並非易事,即便擴大在其他國家的業務,他們仍然需要來自中國的零部件和原材料。

報導說,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調查數據顯示,超過1/3受訪者在過去一年中削減或暫停了對中國的投資,遠高於去年調查中的22%=, 創歷史新高。其中受調查的大多數是美國大型跨國公司,他們認爲「地緣政治是長期影響商業信心的最大問題」。然而,只有少數公司表示計劃完全撤離中國。

面對這些壓力,許多企業正在推行所謂的「中國+1」策略,不完全撤離中國,也不在中國擴大投資,而是把新投資轉向越南和印度等其他低成本國家。但是有些業者發現,移到越南投資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爲中國仍擁有較強大的基礎設施與高品質供應商,最終外商仍然嚴重依賴中國工廠提供零部件和材料。

加拿大丹比電器公司(Danby Appliances)的首席執行官埃斯蒂爾(Jim Estill)說,過去幾年他們斥巨資收購加拿大的工廠,爲這些工廠提供零部件,這些零部件以前都來自中國。「我的擔憂主要是政治上的」,他說,「我們明天早上醒來可能會發現中國正在入侵臺灣」,那會完全毀了他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