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臺關係僅剩晶片與軍事了?
(圖/本報系資料照)
跨年之際,美臺關係仍是國人矚目的重心。月前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拜登總統親自出席。其後美國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無償軍援臺灣,在媒體叫好聲中參院《撥款法案》又改爲貸款,臺灣人當下洗了個三溫暖。不過數日蔡總統親自宣佈兵役延長,又引起藍綠攻防。在美臺政經關係乏善可陳之際,剩下的縱深似乎被窄化到僅剩「晶片」與「軍事」兩者了?
先談晶片。拜登親臨臺積電典禮,臺灣倍覺光榮。可是我駐美代表卻不能名列貴賓,只能在臉書上自稱「觀衆」;基於同樣的政治原因,現場也不能陳列我國國旗,據說臺積電要求陳列TSMC商標看板,居然也被拒絕。結果現場只見美國國旗與亞利桑那州州旗,拜登致詞時宣稱「美國製造回來了」,隻字未提臺灣。套用民進黨人常用的名詞:「如果『這個國家』不是美國的『附隨組織』,什麼纔是?」
次論軍事。我兵役延長後,AIT罕見發文宣佈「歡迎臺灣改革」,接着外媒報導美國一軍事代表團日前秘密訪臺,這一切對照蔡總統在記者會中秒答「沒有美方壓力」,大概是最近這一連串嚴肅戲碼中唯一的笑點。可是國人很難笑得出來。
這些年美方一再呼籲臺灣「不要改變現狀」,可是拜登上臺後抗中力道一再加碼,攪得臺海煙硝不斷,美國本身就是改變現狀者。弔詭的是,美國造成的後果反而要臺灣協助解決。諸如:要臺灣強化戰備力量、增加對美軍購與改革兵役制度等。歷年美國政要訪臺無不在我府院高層面前重複這些「統一說詞」,卻從未見我方予以反駁或據理溝通,除了國防部以外。
此期間若干美國智庫與軍方更大量套用「不對稱戰力」一語,以自圓其說美國對臺軍售的合理性。尤有甚者,美國若干前軍方與外交高官,三不五時放話「中共將於xxxx年對臺動武」,其中2027年是「排行榜冠軍」。他們說得活神活現,搞得國人憂心忡忡。真正高興與獲益者大概就是軍火銷售商與移民業者了!
在上述美國集體催眠「軍事救臺」聲中,日前美國《外交事務》2023首季季刊刊出〈臺灣長程賽局〉長文,由美國學者白明與前美國國安會官員何瑞恩所撰,可謂暮鼓晨鐘。
該文的主要論點簡列如下:一、華盛頓(對中)面臨的是戰略問題,而不是軍事問題。美國越是將注意力集中在軍事問題上,面臨的風險就越大。二、美國必須瞭解中國的焦慮原因何在,而細微地理解北京,這勝過對於習近平侵臺計劃的不準確猜測。三、美國不該再將臺灣問題視爲「威權與民主」之間的較量,正如臺北一些官員所主張的那樣。四、臺灣海峽的現狀是動態的,而不是固定的。五、北京對臺灣的威脅是兩岸緊張的根本原因,但更凸顯美國以遠見和靈巧處理的重要性。六、「戰略清晰」較爲「清楚」的想法本身就是一個神話。
無論如何,臺海和戰最終還是仰賴兩岸人士的選擇,而非讓美國人說三道四。我政府遷臺初期,爲保安身立命,親美不得不然。可是今日美中臺形勢迥異以往,在舉世多國普遍「疑美」的趨勢中,蔡政府親美程度創歷來罕見;尤其俄烏戰爭之後隨美國重揭「反共抗俄」大纛,蔣公在世恐亦自嘆不如也!
「臺灣民主價值」已被民進黨弄成笑柄,如今臺灣又被扭曲淪爲美國「晶片後勤」與「軍事附庸」。2024年臺灣的新總統,應該重新定位臺灣的國際戰略價值。我們位居全球蛋黃區中的蛋黃點,不能再把一手好牌打壞了!(作者爲前大使、國立清華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