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8.5萬列——“鋼鐵駝隊”爲亞歐大陸發展注入新動力

近日,一列裝載書畫、瓷器等藝術品的中歐班列(義烏—杜伊斯堡—巴黎)從義烏鐵路口岸鳴笛啓程,駛往法國巴黎。王建明 攝

中歐班列(渝新歐)終點德國杜伊斯堡多式聯運場站內,龍門吊和起重機械正在運轉。人民日報記者 劉仲華 攝

作爲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標誌性品牌,中歐班列近年來不斷開拓創新,開闢了亞歐大陸陸路運輸新通道和經貿合作新橋樑。最新數據顯示,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超8.5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9個城市,在動盪世界中構築起一條安全暢通的產供鏈生命線。

日夜不息,馳騁萬里。自2011年首列中歐班列成功開行以來,經過10餘年的探索發展,這條國際物流陸路運輸“黃金通道”已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爲亞歐大陸發展注入新動力。

增設線路,拓展國際運輸新通道

不久前,一列滿載110標箱家電及機械設備的中歐班列從重慶團結村站出發,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魯吉亞,抵達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由此,赴土中歐班列再添新線。

自2015年土耳其同中國簽署關於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間走廊”計劃的諒解備忘錄以來,中土兩國持續深化務實合作,中歐班列成爲兩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5年11月,連雲港中歐班列(土耳其方向)正式開通運營。2020年12月,首列裝載42個集裝箱的中歐班列“長安號”(伊斯坦布爾—西安)開行,駛經巴庫—第比利斯—卡爾斯跨國鐵路和跨裡海國際運輸走廊,通過霍爾果斯口岸進入中國。這是首列土耳其對華出口商品的貨運班列。

土耳其國家鐵路公司前總經理哈桑·佩祖克表示,中歐班列取道跨裡海國際運輸走廊,相較其他路線可縮短至少2000公里路程,大幅提高了亞歐大陸間物流效率。對比紅海海運航線近一個月的運程,這一線路擁有明顯優勢,大大加強了亞歐之間貿易的穩定和效率。對許多想將商品出口至亞洲的歐洲國家而言,中歐班列是物流運輸的重要選擇。

2月上旬,載有咖啡、奶粉、巧克力等年貨的中歐班列駛入西安國際港站,標誌着中國首趟德國杜伊斯堡至西安的中歐班列境內外全程時刻表回程年貨班列順利抵達。據悉,目前西安往返德國杜伊斯堡只需要10天,比2023年又縮短兩天,與最早的班列相比縮短了約一週。

有分析指出,在紅海危機等地緣風險頻發、全球物流和供應鏈遭受衝擊的背景下,中歐班列的穩定器作用更加凸顯。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業內人士的話說,紅海危機爆發後,對中歐班列的貨運需求已上漲100%。

穩定暢通,更好保障國際產供鏈

下午3時,位於波蘭首都華沙市西郊的SYMLOG國際貨運公司異常忙碌。在公司的2號倉庫,每當一輛裝滿貨物的中型廂式貨車從倉庫大門駛出,下一輛貨車就緊跟而上,駛進倉庫裝貨。

SYMLOG國際貨運公司是一家從事陸路貨物運輸的專業貨運代理公司,公司約2000平方米的主倉庫內,80%以上的貨物來自中國。“由於業務量增長太快,今年以來,公司一直都在超負荷運轉。”SYMLOG國際貨運公司董事會主席巴爾託什·米什凱維奇說。

米什凱維奇介紹,今年1月,公司共接收2000多個委託單,代運標箱300多個,轉運電商包裹1.7萬多個,整體業務量較去年12月翻了一倍。自今年1月起,該公司新增中國電動汽車貨運代理業務,今年前兩個月已代理轉運近3000輛。此外,爲應對急劇增加的中歐班列貨物轉運業務,公司已在主倉庫對面建成新倉庫。

波蘭是中歐班列進入歐盟的重要門戶。波蘭小鎮馬拉舍維奇曾是波蘭重要陸路轉運站,上世紀90年代後逐漸衰落。中歐班列的開行,令這座邊境小鎮再現活力,成爲歐盟重要鐵路物流轉運樞紐。

目前,從中國成都出發的中歐班列到達馬拉舍維奇只需10天。馬拉舍維奇鐵路貨運場站副站長烏卡什·扎涌茲說,貨運量最多時每天有120標箱。“爲進一步提升轉運能力,我們剛剛結束了歷時一年半的場站現代化改造,目前場站內的貨場可容納超過1800標箱。”

波蘭信息與外國投資局前局長斯瓦沃米爾·馬伊曼表示,在當今全球風險挑戰疊加的背景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於穩定和繁榮世界經濟具有日益重要的作用。中歐班列爲客戶組織生產、物流以及資金週轉提供了穩定預期,可以更好地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暢通。

匈牙利近年來一直位居中國在中東歐地區國家貿易合作伙伴的前三名。由於地處內陸,中歐班列在其對華貿易運輸中的地位尤顯重要。目前,中歐班列途經波蘭、捷克等國抵達匈牙利布達佩斯歷時約18天。自去年底以來,往返中匈兩國之間的中歐班列貨物運輸量顯著增加。

匈牙利薩佐德韋格研究所政治分析中心主任基塞伊·佐爾坦表示,在紅海危機等地緣風險頻發、全球物流和供應鏈遭受衝擊的背景下,中歐班列的高效運營有助於確保重要物資及時可靠運達,進一步加強了歐亞國家間的貿易往來。

貨源多元,優質商品入千家萬戶

今年是“義新歐”中歐班列開行的第十年。10年來,“義新歐”中歐班列已向全球各地帶去義烏商品210萬種,也帶回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萬種商品。

除進出口標箱量增加外,班列運輸的商品也在變化:一方面,高附加值商品越來越多,如太陽能光伏板、汽車整車及零配件,尤其是手機等電子設備成爲班列運輸熱門貨物;另一方面,班列貨物來源日趨多元,輻射範圍逐漸從義烏拓展到浙江省內其他地區,乃至上海、福建、廣東等地。

“義新歐”中歐班列穩定的國際鐵路運輸通道優勢,有助於中國和西班牙經濟交流與合作。西班牙IE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菲利克斯·巴爾迪維索表示,西中貿易額已從2020年的379億美元擴大至2023年的486億美元,增幅達28.23%。班列大幅縮短了歐中貨物運輸時間,加深了西中貿易關係,對兩國進出口貿易產生重要積極影響。

杜伊斯堡曾以鋼鐵工業聞名,如今來往於亞歐大陸間的貨運列車已成爲這座老工業城市的新名片。奔流不息的“鋼鐵駝隊”將來自中國的電子產品、服裝鞋帽和日用百貨運抵歐洲,也將歐洲的化工產品、汽車及零部件、奶粉、化妝品等商品帶到中國。目前,杜伊斯堡港已成爲西歐地區線路最廣、班次最多、運量和貨值最大的中歐班列節點,100多家物流和電子商務等領域的中國公司落戶於此。杜伊斯堡市政府中國事務專員陶逸泊表示,每天,來自中國的貨運列車抵達杜伊斯堡港,隨後貨品被運往歐洲20多個主要城市。“衆多中國企業爲杜伊斯堡帶來上千個工作崗位。”

總部位於德國弗里德里希斯多夫的RTSB集團是歐洲最早一批運營中歐班列的企業。集團瑞士分公司總經理兼集裝箱貨運代理銷售主管沃爾夫岡·拉普特表示,由於中歐班列開行情況良好,集團近年來業績實現快速增長,營業額從2019年的不到4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8.23億美元。“與中歐班列的合作爲集團帶來巨大發展,相信這個市場會越發壯大。”

世界經濟運轉離不開全球貨運和商品貿易。作爲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的重要載體,中歐班列將繼續跑出發展繁榮的“加速度”,更好爲世界經濟助力,提升亞歐大陸互聯互通水平。(記者:崔琦、沈鈞、李增偉、顏歡、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