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1分鐘「超簡單運動」 最新研究:早逝風險降23%

英國大型研究發現,每天運動11分鐘,不論是快走、騎腳特車或跳舞,能降低23%早逝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

每週無法運動150分鐘的人別擔心,英國大型研究發現,每天運動11分鐘,不論是快走、騎腳特車或跳舞,身體也會有很大變化,能降低23%早逝風險。

綜合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建議每人每週進行150至300分鐘能提高心跳的「體能活動」(physical activity),或者75至150分鐘會讓呼吸急促的劇烈運動。

不過實際上很多人都達不到,2/3民衆表示每週進行中度運動的時間不到150分鐘,每週運動時間超過300分鐘的人更不到1/10。

運動量未達標準的人現在別擔心了,由英國劍橋大學主導、涵蓋新加坡、瑞典、澳洲、愛爾蘭、巴西等多國學者組成的團隊,28日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刊登大型研究成果,團隊一共分析196篇與運動好處有關的大型研究,研究範圍橫跨10年,受試者超過3000萬人。

這項研究主要想了解每週運動量僅達最低標準150分鐘或每日22分鐘的受試者健康情形。和不運動的成人相比,每週進行150分鐘中度至劇烈有氧運動的成人,因任何因素死亡的風險下降31%,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降29%,癌症死亡風險降15%。

這類受試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下降27%,罹患癌症的風險下降12%。

研究也發現,每週運動時間僅建議量一半的受試者,也就是每週運動僅75分鐘或每日運動11分鐘,早逝風險下降23%,罹患心臟疾病或中風的風險下降17%,癌症風險下降7%。

研究人員甚至指出,就算每週運動量只有75分鐘,也能減少1/10早逝案例,以及避免10.9%、5.2%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案例。

這份研究沒有提到進行哪些特定運動,不過走路、快走、跑步、騎腳踏車、健行、跳舞都屬於有氧運動。

帶領這項研究的英國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體能活動流行病學專家布拉吉(Soren Brage)表示,民衆應該感覺自己在動、心跳加速,但不需要到氣喘吁吁。

他補充說,如果民衆一週能運動75分鐘,那可以試着敦促自己儘量達到建議的150分鐘運動量。

■要怎麼樣達到建議的運動量呢?

研究共同作者、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教授賈西亞(Leandro Garcia)表示,民衆不需要將運動侷限在打球或跑步,也可以用走路或騎腳踏車代替坐車上班,或者是和孩子們一起玩。他建議民衆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會讓自己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