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北京恐常態化大型軍演 海警扮重要封鎖角色

美國學者今天表示,共軍最新演習名爲「聯合利劍-2024A」,代表北京已經建立新一系列的演習,預示往後大規模演習的頻率可能提高;未來海警將發揮重要作用,與解放軍聯合行動增強封鎖臺灣本島及離島的能力。

共軍東部戰區於臺北時間23至24日在臺灣及金馬周邊組織陸、海、空、火箭軍等聯合軍演。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實力計劃(ChinaPower Project)主任林洋(Bonny Lin)及研究員賀博然(Brian Hart)今天刊文分析軍演4大意涵。

兩人首先寫道,中國可能會持續在臺灣周邊進行大規模軍事活動,以表達不滿並懲罰臺灣及美國。自中國2023年4月舉行軍演以來,中國、臺灣及美國的一些專家認爲,北京透過軍演推進其對臺利益方面,效用正在遞減。

分析指出,「聯合利劍-2024A」表明,當中國需要表現明顯的不滿時,解放軍及海警是合適的行動者,最能吸引國際關注。

兩位學者說,事實上,在過去3年中,中國出於多種原因在臺灣周圍進行高調的大規模軍演,分別是時任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臺、臺灣前總統蔡英文過境美國,並與時任衆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晤,以及總統賴清德的就職演講被北京視爲不可接受的言論。

根據分析,這種趨勢或許會持續。未來中國可能會降低演習的門檻,北京對臺灣未來走向感到悲觀時,更是如此。這些大規模演習也爲解放軍及海警提供了在臺灣周圍演習的寶貴機會。

兩人說,其次,中國似乎正在將懲罰臺灣的大規模演習常態化。

文章指出,中國並未爲2022年8月的演習命名,但2023年4月的演習名稱是「聯合利劍」。這兩天的演習名爲「聯合利劍-2024A」,代表北京已經建立一新系列的演習,意在懲罰臺灣和美國。

根據分析,解放軍對臺大規模演習常態化並不意味着北京會示警。在賴總統就職期間及之後兩天,解放軍降低在臺灣周邊的軍事活動,接着未事先通知就展開軍演。

如果這些演習常態化,林洋及賀博然認爲,重點的是觀察它們是否每次都有顯著差異,以提供不同的訓練價值,或者中國是否開始標準化演習的組成,以表達更多或更少的不滿。

海警的角色方面,根據這兩位學者分析,海警和其他執法機構可能在針對臺灣的軍事和準軍事行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國防部於臺北時間23日指出,中共海上兵力出動作戰艦16艘、海警船19艘執行演習。

海警船當時正在中國福建沿海、臺灣西南部以及臺灣東部海域行動。學者們寫道,這項部署是建立在解放軍和海警不斷增加的演習基礎上,顯示兩者在臺海及其周邊地區進行更多軍事和執法合作。

兩人示警,解放軍及海警強化行動可能升高中國封鎖臺灣本島或離島的能力,中國未來可以採取這些措施來大幅加大對臺灣的壓力。

此外,中國對臺灣的「懲罰行動」未來可能涉及更廣泛的地理範圍,並可能針對臺灣本島及離島。

兩人觀察,2022年8月和2023年4月的演習幾乎完全針對臺灣本島而來。這兩天的演習範圍包括對4個離島的活動。

文章另指出,聯合利劍-2024A的範圍更大,使中國能夠針對一系列行動進行訓練,包括灰色地帶活動、封鎖及入侵等想定。

中國這次演習將大部分海上軍事資源部署在臺海。在未來的危機或衝突情境中,這類部署可能使中國能夠進行登船檢查、干擾臺海商業交通或切斷臺灣離島與本島的聯繫。

中國國防部對聯合利劍-2024A的描述提到「島鏈內外一體聯動」,兩位學者指出,中國在臺灣東部的行動很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尚需觀察中國在第一島鏈外還能採取何種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