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AI將大幅推高美國電力需求,公用事業股纔是真正贏家!
財聯社7月5日訊(編輯 黃君芝)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在最新報告中表示,美國電費近期的下降給了消費者一些喘息的空間,但人工智能(AI)帶來的巨大電力需求可能會縮短這種喘息的時間。
根據該行的數據,在截至5月份的三個月裡,平均支付中位數同比下降了1.4%。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他們在過去兩年內面臨着不斷攀升的電費。
美銀分析師寫道,儘管電價仍遠高於2019年的水平,但價格的下降不容忽視:該行內部數據顯示,平均而言,在每月收入低於4000美元的家庭中,公用事業支出約佔收入的8%。
但已有跡象表明,這種緩解不會持續太久。美銀指出,作爲公用事業成本主要驅動因素的電價正在上漲。今年5月,美國電價同比上漲5.9%,較1月份的3.8%大幅加快。
電力需求暴增
美銀認爲,這種上升是由於電力需求的增加,由一系列不同的來源推動。
首先,在某種程度上,氣候變暖推高了電力消耗,因爲家庭打開了空調或更多地使用熱泵。其次,《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法案》等立法也發揮了作用。美銀表示,它們不僅推動了電動汽車的普及,而且極爲耗電的國內製造業也因此大幅增長。
“考慮到建設大型核電站需要很長時間,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電力需求),”該機構預測。
AI是主因
不過整體而言,美銀指出,人工智能是推動公用事業成本在未來幾十年內上升的首要和核心因素。雖然近年來這項技術的能力吸引了華爾街,但該行強調,使用人工智能是非常耗電的。
分析師寫道:“例如,美國銀行全球研究表明,雖然使用人工智能對文本進行分類,每完成1000個任務需要大約2千瓦時,但如果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圖像,完成同樣數量的任務就需要近3000千瓦時。作爲參考,美國家庭每月平均的用電量約爲886千瓦時。”
更重要的是,美銀指出,運行人工智能軟件的半導體芯片比普通芯片運行時要熱得多,因此需要耗費大量電力來冷卻。
公用事業股受益
美銀報告稱,在過去十年中,電力需求每年僅增長0.4%。但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增長率預計在2.1%到2.8%之間。到2026年,將需要額外的18至28吉瓦(GW)的電力容量。
“儘管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尤其是化石燃料價格的波動,可能會繼續影響消費者爲能源支付的價格,但發電系統對額外產能的需求,很可能會成爲他們電費長期下降的阻力。”分析師寫道。
最後,美銀特別指出,對投資者來說,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使公用事業股受到關注,預計公用事業股將成爲人工智能熱潮的真正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