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焚化爐也可以!雲林縣垃圾終達生產、去化平衡

雲林縣環保局去年引進「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固體再生燃料系統」把垃圾變成固體再燃料,圖爲處理斗南鎮垃圾山。(雲林縣環保局提供)

雲林縣無焚化爐可燒,垃圾堆置危機延續10多年,雲林縣府6年來採取垃圾資源化處理方式,包括零廢棄資源化系統(ZWS)、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固體再生燃料系統(MMT),今年終於達成垃圾生產、去化平衡,並且開始處理歷年來堆置的17萬噸垃圾山。

雲林縣每日生產300公噸垃圾,長期仰賴運到他縣市焚化,受制於焚化爐必須歲修,加上政治因素影響,外運的垃圾焚化量有時銳減到每日20、30公噸,縣府多年來尋求自主處理模式。

前縣長李進勇時代啓用MT系統(機械篩分),可惜生產燃料棒的效率過低;6年前張麗善上任縣長,採行零廢棄資源化系統(ZWS)以提高產製固體再生燃料效率,去年(2023年)再引進「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固體再生燃料系統」(MMT)前往各鄉鎮消除垃圾山,做成固體再生燃料。

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固體再生燃料系統已處理過斗南鎮、北港鎮、大埤鄉、口湖鄉、水林鄉垃圾,目前處理西螺鎮堆置的1萬噸垃圾,斗南鎮垃圾山去年降低一半,但5個月來又長高至1萬公噸,該系統下一步將再運回到斗南鎮。

環保局長張喬維指出, ZWS系統一天可處理120噸到150噸垃圾,MMT也可處理150噸到200噸垃圾,加上臺塑南亞公司、外運焚化協助,全縣垃圾今年1月達到生產、去化平衡,到5月已經去化陳年垃圾1萬公噸,目前還有15萬公噸。

張喬維說,雲林縣每天產製的固體再生燃料可達150噸到180噸,販售給臺塑化公司取代生煤,該公司每日使用量100公噸,現行環保法規摻雜再生燃料上限是5%,其實隨空氣污染設施改善,德國已提高至25%,但國內有待修法。

廢棄物管理科長鄧雅謓表示,臺塑化公司近年陸續改善鍋爐設備,固體再生燃料逐漸增加至100公噸,未來希望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