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半導體禁令之下 院士盧明光:臺灣影響力更大

工研院院士盧明光對於美中禁令之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樂觀。(邱立雅攝)

工研院50歲了,5日院慶當天許多董事長、院長、院士回孃家,其中盧明光院士爲中美矽晶董事,他認爲臺灣半導體研發效率高、工研院也是最有效率的研發機構,培育出全球知名半導體廠商,尤其最近美中禁令之下,臺灣可以利用此機會,創造機會跟歐美日市場合作,影響力會更大,但也不能輕忽大陸傾財力、國力與人力,仍有機會成長。

盧明光首先稱讚工研院在過去50年來帶領半導體、電子、精密機械、紡織,做了技術創新轉移,50年來創造奇蹟與貢獻,尤其半導體培育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讓臺灣半導體晶圓加工成爲全球第一,未來仍要繼續培養人才,來發展第3代半導體、電動車、AI產業,繼續做火車頭,工研院是強而有力的存在,讓所有年輕人都有希望。

對於美中持續發佈出口禁令,但大陸握有關鍵材料,是否影響臺灣?盧明光認爲對岸投入科技半導體投入資金遠遠大於臺灣,但臺灣效率與CP值最高、成功率最高,雖然大陸投入很大資金,但半導體產業搖搖欲墜,不過在投入大量資金之虞,讓光電、LED、太陽能產業因此超越臺灣。

盧明光表示,最近美中禁令之下,只有看到臺灣更好,延緩大陸成長,但臺灣不可輕忽大陸碰到的困難,因爲在強大國力、財力及人力挹注下,仍有機會繼續成長,臺灣可利用機會跟歐美日市場合作,像臺積電就遠赴日美德設廠,影響力會更大。

近期臺灣國際交流多,有立委質疑援助立陶宛是掏空臺灣,對此盧明光表示,臺灣在科技上有很好成果,也有很多友好友邦,需要共同成長,在有限資源內做得到範圍協助友邦,就像早期臺灣農耕隊遠赴非洲協助發展農業,做出良好貢獻。

張忠謀4日演講中提到美國總統拜登說:「工會回來了。」環球晶也在美國設廠,對工會看法如何?盧明光表示,回來程度及如何回來不清楚,但所有工會成員比以前更加理智,只要產業注重公司治理、ESG、員工福利,工會跟公司就能共同成長,若是像過去汽車鋼鐵產業的工會,制度上沒辦法照顧好員工,感覺有點壓力,既然在國外設廠,本來就是要照顧員工,儘量跟工會做好協調溝通,讓員工瞭解願景、創造利潤造福員工,工會也是希望員工及公司更好。

對於通膨升息、缺工缺電,會造成半導體危機嗎?盧明光認爲缺工缺料缺電,有不同方法解決。缺工可引進東南亞包括印度優秀人才到臺灣,只要臺灣能放寬政策、照顧本國員工,讓國外來臺留學生把臺灣當第2家園,就不會有缺工問題。缺電方面目前高耗能產業有的已移到東南亞製造,臺灣的附加價值在更高的產業,綠能光電儲能繼續加強,政府往前規畫,問題就會減少。

盧明光說,缺水的部分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像製成水回收、臺積電2奈米新廠全部用回收水,海水淡化雖然然成本比較高,企業儘量做好水回收系統,製成水回收利用率加大,都是方法。最重要的是產業價值繼續提高,風電成本比起其他投入還是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