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全球競爭 臺灣做好自己

(圖/路透)

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工廠的機臺到廠典禮成爲全球媒體焦點,拜登的站臺極具政治指標意義。這固然是美臺關係的一件大事,卻和美國保臺、挺臺的戰略意義與否毫無關聯。當美中全球競爭迴歸經濟、科技層面,臺灣不必過於驚慌,更不需左右爲難。

美國總統拜登親自爲臺積電美國廠站臺,拉上一衆美國科技巨頭同場造勢,其中更不乏美籍華人半導體菁英面孔,其實,這是一場政治秀。根據預測,臺積電亞利桑那廠落成後每年可生產60萬片晶圓,到2026年時產量也僅佔屆時臺積電全球年產量的不到3%,該廠製程N-1代、遜於臺灣本土的最先進製程。所以臺積電在美國設廠「雷聲大雨點小」,不會帶來結構性的改變。

也就是說,「美國(高端)製造回來了」纔是拜登政府訴諸的首要重點,美國對亞裔人才、印太地區外資的重視和吸收是次要重點,至於美臺關係,則被放在更低一個層級的意義。換言之,臺積電在美投資、設廠是美國「自己的事情」,臺灣既沒必要「瞎開心」、也沒必要「瞎操心」。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便這件美國「自己的事情」,還是與美中激烈競爭的主軸密不可分,因而臺灣依然會捲入其中。

美中全球性競爭已全面鋪開,呈現出拉鋸戰、拔樁戰之勢。幾乎在同一時刻,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赴沙烏地訪問,外界高度好奇此訪問是否會推動石油與人民幣直接結算機制的歷史性突破。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儘管近年大陸新疆宗教問題備受西方國家詬病,但有趣的是,阿拉伯國家與穆斯林世界反而普遍低調以對,再加上美國與傳統盟友沙烏地關係惡化,此消彼長下,北京對中東事務的影響力逐漸上升。

習近平訪問沙烏地的消息早在二十大閉幕後就已多次在國際媒體傳出。根據北京的外交行事風格,若雙方外交、經貿團隊沒有達成具體成果,難以走到領導人正式會晤的一步。不久前,峇里島G20峰會時,加拿大總理杜魯道正是因爲「不懂規矩」而被冷遇。因此,中國大陸與中東石油國之間此次應會達成豐碩成果,「石油人民幣」絕非空穴來風,恐將削弱美元的國際地位,折射出美中在金融戰線的激烈競爭。

美中高手過招,你來我往,但好處是雙方已設下「護欄」,不會在彼此核心關切上插刀。例如美國檢方對孟晚舟撤訴,再如美國至今仍未決定是否邀請臺灣參加第二屆民主峰會。這對臺灣而言並非壞事。

至於臺積電,別忘了,前行政院長、兩岸企業家峰會臺方理事長劉兆玄即將參訪臺積電南京廠。不管是臺積電還是「美積電」,臺灣產業經濟連結美中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也是獨特的優勢,臺灣不卑不亢做自己就好。

(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