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豬、WHA爲何捱罵「髮夾彎」? 林全判斷是這3因素

林全解釋爲何挨批髮夾彎。(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賴於榛/臺北報導

民進黨政府上任後,許多政策迴應捱罵「髮夾彎」,跟過去在野時期態度完全不同。對此行政院長林全6日接受專訪時判斷出3個因素,包括公共政策在鋪陳的過程沒有講清楚、或是回答非執掌部會的事導致「不瞭解決策的想法和構想」,以及許多政務官許久未待政壇,所以必須調適。

新政府陸續遇到美豬議題、WHA稱號問題,以及衝之鳥礁後續爭議,甚至還引發養豬戶北上抗議衝突場面,種種政策迴應都捱罵「髮夾彎」,林全接受《民視》專訪時坦然接受所有的批評,他說,政府應該要虛心地去看待,縱使批評也許不見得是完全是跟我們的本意,或政府實際做的事有相關,但既然有批評就得要注意到。

挨批髮夾彎,林全判斷出3個因素,包括公共政策在鋪陳的過程沒有講清楚、或是回答非執掌部會的事導致「不瞭解決策的想法和構想」,以及許多政務官許久未待政壇,所以必須調適。

林全指出,第一是公共政策也許在鋪陳的過程中間沒有講得很清楚,未來必須更謹慎,他舉12年國教爲例,原先教育部指的是未來希望全面免試入學,但沒有講時間,後來再說不可能一次做到,就被批評轉彎,可事實上「不是轉彎問題,方向是沒有變的」。

先前政府對衝之鳥的態度也引發爭議,林全則認爲,內政部葉俊榮在這部分回答了非內政部的業務,因爲不瞭解決策的想法和構想,所以回答問題時無法關鍵點上,也的確有可能變成跟政府政策講法不一致,「但我覺得不會影響實質結果,就是說我們的立場,還是沒有變的。」

最後林全認爲,政策是需要鋪陳,政府要有預見危機的可能,以及要有危機管理能力,他相信這是政務官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問題,但他也緩頰說,畢竟閣員即使有做過政務官的,也有很久一段時間不在政壇工作過,所以都必須要做一些調適。

►►更多政治影音、報導,請鎖定【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

Live!【ETtoday直播國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