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中國電磁脈衝武器,一炮能讓全美電力癱瘓一整年,可信嗎

文 | 文淵的歷史書

編輯 |文淵的歷史書

前言

看到這話,是不是很多人會覺得這是我們自己在自吹自擂,但實際上,這話是出自美國專家口中!

那我國的電磁脈衝武器真的像美國專家吹噓的這樣厲害麼?美國又打着什麼樣的算盤呢?

外軍電磁脈衝彈示意圖

什麼是電磁脈衝武器?

電磁脈衝武器,這聽起來感覺是科幻片裡纔有的東西,就像當時美國將蘇聯忽悠瘸的“星球大戰”計劃一樣,感覺有點超現實。

外軍電磁脈衝彈發射瞬間

但其實電磁脈衝武器並非虛構,而是一種切實存在並日漸成熟的新型武器。

對於這個武器最初的發現,說起來還有點“狗血”。

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美蘇兩國在研發核武器時無意中發現,爆炸過程中會產生強大的電磁輻射效應。

這股電磁脈衝足以在遠距離內瞬間燒燬電子設備,所以也被稱爲"第二原子彈"。

電磁脈衝本質上是一種短暫而強大的高功率電磁波,其破壞力不在於熱效應,而在於通過感生電流的方式破壞電子系統的芯片和電路,從而使元器件燒燬或失靈。

電磁脈衝彈內部構造圖

這種電磁效應相當於瞬間爲芯片和電路增加一個極高的電壓點,造成永久性損壞。

只要把電磁脈衝的能量集中足夠高,就可對目標區域內的雷達、通信設施、計算機和控制系統造成癱瘓。

認識到電磁脈衝效應的巨大殺傷力後,美蘇開始將研究重心轉向如何利用這種效應制造殺傷性武器。

進入七八十年代,電磁脈衝武器研究逐步軍事化,從理論研究走向工程實踐階段。

上世紀80年代,雙方都開展了多次地面模擬試驗,並建立了相關的理論模型。

到80年代末,電磁脈衝武器的相關技術逐漸完善,涌現出一批專門的電磁脈衝武器原理樣機。

進入90年代後,更是開始着手將其投入實戰使用。

但要說最早將電磁脈衝武器軍事化並大量使用的國家,那還要屬美國。

早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就曾在E-8“聯合星”飛機攜帶和使用過電磁脈衝武器,使伊拉克一個空軍指揮系統瞬間癱瘓。

相比之下,其他國家在這一領域的起步就相對滯後。

美國波音公司正在研發的一款電磁脈衝武器示意圖

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俄羅斯等國才相繼開始了電磁脈衝武器的相關研究,而我國直到21世紀初纔開始重視這一領域。

電磁脈衝武器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的實力

目前,中國已經掌握了電磁脈衝武器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並開展相關武器裝備的研製工作。

但就能否徹底癱瘓整個美國而言,我國暫時還難以做到。

因爲導致如此巨大破壞,需要達到一定規模和強度的電磁脈衝攻擊,這對於當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中美兩國在發展核與非核電磁脈衝武器方面,路線雖有不同,但最終目的是一致的。

我國公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因此發展非核電磁脈衝武器是重中之重;

而美國雖然在兩條路線上並行發展,但實戰使用時仍更傾向於非核選項。

所以在電磁脈衝武器方面,我國的實力目前難以匹敵美國,但發展前景廣闊。

美國專家如此吹噓中國電磁脈衝武器的說法,顯然與客觀事實還有一定距離。

而且儘管電磁脈衝武器有着強大的破壞力,但任何武器都有其適用範圍和侷限性。

從美軍的實戰使用情況可以看出,電磁脈衝武器的攻擊半徑和持續效果都是有限的。

在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軍曾多次使用電磁脈衝彈藥,其中一次就導致伊拉克空軍某指揮系統一度癱瘓。

不過,從後續戰況看,這只是暫時性的局部癱瘓,影響範圍僅限於局部區域,不久後伊方就恢復了指揮管控。

科索沃戰爭期間,北約軍隊再次使用了電磁脈衝武器,造成南盟軍隊東部地區通信系統一度癱瘓。

但這一癱瘓狀態僅持續了3個小時,之後通信系統很快就重新恢復了正常運轉。

再比如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美軍同樣使用了電磁脈衝武器對伊軍實施打擊。

其中一次攻擊導致伊拉克部分地區出現臨時性電力中斷,停電區域雖然不小,但持續時間僅限於數小時之內。

從這些就可以看出,電磁脈衝武器雖然具有一擊致命的破壞力,能夠在短時間內癱瘓目標區域內的電子設備,但其影響範圍和持續時間都是有限的。

那麼,爲何美國政客如此惶恐於所謂的"中國電磁脈衝武器威脅"呢?

很大程度上還是源於美國電網和基礎設施本身的脆弱性。

美國基礎設施的薄弱性

縱觀美國自身的電網狀況,基礎設施建設嚴重陳舊落後,容易受到電磁脈衝攻擊的侵害,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多數美國電網的網齡都在50年以上,私有化經營造成各州電網系統互不兼容,無法進行有效調配。

這不僅在德克薩斯州2021年遭遇極寒天氣時暴露無遺,更是困擾美國政府的一個長期頑疾。

但要想徹底整體更新美國電網並非一蹴而就,需要耗費大量財政資金,而長期以來的政治分歧則阻礙了進程。

在加上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爲爭奪選票,把黨派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導致美國"政治極化"現象愈演愈烈。

在這種背景下,炒作"外部威脅"轉移內部矛盾無疑成了美國的首選手段,而我國則成了美國的目標。

美方渲染"中國威脅論"的隱藏動機

美國炒作"中國電磁脈衝武器威脅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爲其加大對華軍力部署、圍堵打壓中國尋求借口。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就開始以中國的崛起將危及美國利益爲由,炒作所謂的"中國威脅論"。

而在21世紀初的反恐戰爭時期,這一論調曾一度"冷卻",但近10年來,隨着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再次上升爲美國焦慮的"頭等威脅"。

那麼,爲什麼美國如此大費周章渲染"中國威脅論"呢?主要是出於美國政府和軍方的戰略考量需要。

一方面,持續高漲的對華"威脅論",有利於美國軍方持續擴大軍力部署和軍費開支,增加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遏制中國在該地區不斷擴張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炒作"中國威脅"有助於凝聚美國國內輿論共識,鞏固民意支持軍方的對華戰略部署,爲未來可能爆發的對華軍事對抗從輿論層面做好鋪墊。

除了地緣政治的大國博弈因素外,渲染"中國電磁脈衝武器威脅論"也與科技領域的對手意識相關。

縱觀電磁武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新興科技領域,中美兩國正在上演前所未有的"競賽對決"。

美方深知一旦在這些領域落後,將可能會動搖其現有科技優勢和軍事力量體系,爲此也更加戒懼"中國科技威脅"。

因此,美國一方面試圖切斷中國獲取關鍵科技的渠道來遏制其發展勢頭;

另一方面也不失時機渲染"中國威脅論",尋求從政治和輿論層面"去風險化",避免自身領先優勢地位受到威脅。

結語

美國拋出"中國電磁脈衝武器威脅論"的言論,着實夾雜了太多複雜的政治考量。

所以,對於美方這種別有用心的說法,既不應當全盤否定,也不宜過分相信。

透過現象看本質,理性分析其中的利益驅動因素,纔是正確解讀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