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AR眼鏡Orion上手體驗:佩戴舒適,手勢追蹤如 “讀心術”

智東西作者 Vendii、楊蕊伃編輯 漠影

智東西9月26日消息,年度“MR圈春晚”Meta Connect 2024大會於今日凌晨1點15分拉開帷幕。在Quest 3S頭顯、Llama 3.2大模型、雷朋智能眼鏡等新品介紹完之後,Meta CEO馬克·扎克伯格現場開箱,拿出被Meta稱作有史以來最先進的增強現實(AR)眼鏡——Orion。

Orion擁有迄今爲止最小AR眼鏡中最大的視野,支持從多任務窗口、大屏幕娛樂到真人大小的人物全息圖,所有數字內容都能與物理世界視野無縫融合。此外,Orion支持手勢追蹤、眼動追蹤,基於手腕的神經接口可理解用戶與設備交互的手勢。

海外媒體第一時間在現場體驗了Orion,他們表示,從使用的結果來看,Orion的視野不錯,神經腕帶的手勢追蹤非常靈活。

一、搭載了7個攝像頭,“戴在臉上感覺很舒服”

Orion的硬件由三部分組成:眼鏡,一個用於控制眼鏡的神經腕帶(neural wristband),以及一個無線計算模塊(compute puck)。

▲Orion的硬件由眼鏡、神經腕帶和無線計算模塊三部分組成(圖源:The Verge)

由於AR眼鏡本身尺寸和功耗的限制,無法集成所有的高性能計算組件。因此,計算模塊承擔了大部分的計算工作,包括圖形渲染、AI運算以及其他額外的機器感知計算等。計算模塊負責爲眼鏡提供應用程序和圖形用戶界面的運行支持。

這款眼鏡不需要手機或筆記本電腦就能工作,但如果它們與計算模塊的距離超過約12英尺(約等於3.66米),就會變得毫無用處。

Orion眼鏡機身配備了一整套傳感器,這些傳感器通常出現在體積更大的混合現實(MR)頭顯上。儘管配備了這些傳感器,但Orion眼鏡僅重98克,遠輕於Meta的Quest和蘋果的Vision Pro之類的MR頭顯。

此外,Orion眼鏡機身總共配備了7個嵌入鏡框的攝像頭。眼鏡機身內置了完備的眼動追蹤攝像頭,隱藏在鏡片兩側。外部攝像頭藏在框架頂部邊緣。用於手部和房間追蹤的側攝像頭則分佈在眼鏡的鏡腿周圍。

▲眼動追蹤攝像頭,隱藏在鏡片兩側(圖源:CNET)

眼鏡機身還配備了揚聲器、麥克風和Wi-Fi 6,它們通過專用協議連接到無線計算模塊。

CNET的高級編輯Scott Stein分享道:“我看到過一個透明模型,展示了眼鏡內部密佈的技術組件,Meta巧妙地展示了它們是如何被緊密設計的。儘管眼鏡體積較大,但它的重量僅爲98克。我戴着它在臉上感覺很舒服。”

二、最小AR眼鏡擁有最大的視野,分辨率有待提高

Orion的視場角是70度,這對於任何虛擬現實(VR)頭顯用戶來說可能聽起來比較小(VR設備的視場角通常在90度及以上)。

但實際上,大多數AR頭顯的視場角甚至比70度更窄。例如,Snap的新款Spectacles僅爲46度。

Meta的眼鏡將用戶視野範圍進一步擴大,尤其是在水平方向上。

“在我的視野中,顯示屏是能看到截斷處的,但它們在非常靠邊的位置,以至於在我體驗的過程中基本上看不見。”Scott Stein說,“這麼大的視場角,我只在AR眼鏡公司Lumus的鏡片上見過一次,那是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個會議上體驗的。”

Meta通過使用碳化硅鏡片和微型LED投影儀,在較小的鏡框中實現了較大的視野。根據Meta高級產品經理Rahul Prasad的說法,這些技術可以在較近的距離內提供更寬的視角。並且,通過衍射光波導將光線彎曲並分散到用戶的視野中,就不會在鏡片上產生過多的彩虹效應。

▲Orion透鏡由碳化硅製成(圖源:The Verge)

Scott Stein分享他的感受:“雖然這些眼鏡看起來絕對不像日常用品,但有人戴上街的時候你也不會覺得太奇怪。對我來說,它們有點像超厚的藝術風格鏡框。鏡片看起來有更深的色調,但透過它們看外界的時候,視野非常清晰明亮。和Snap的Spectacles一樣,我被告知它們可以自動調暗以獲得更好的觀看體驗,但我沒有機會親自演示這一功能。”

Scott Stein談道,這些AR眼鏡在顯示性能上的一個待改進之處是它們的分辨率。Meta眼鏡普遍的PPD值爲13。(PPD,Pixels Per Degree,每一度能看到的像素。)

Orion雖然沒有Quest 3頭顯那麼清晰(Quest 3的PPD值爲25),但在應用程序、視頻和遊戲的視覺給用戶的體驗仍然不錯。

“我還快速體驗了另一個版本的Orion。它配備了更高分辨率的顯示器,PPD值達到了26。我在上面我觀看了一小段《侏羅紀公園》電影片段。”Scott Stein分享道。

三、神經腕帶手勢追蹤靈活,使用體驗絲滑似會“讀心術”

Orion配上了一款別出心裁的神經腕帶,它就像是一個迷你版的智能手環,只是少了顯示屏。這個腕帶使用肌電圖(EMG)技術來檢測用戶的手勢,從而實現對眼鏡的控制。

▲神經腕帶非常小巧(圖源:CNET)

腕帶內部的EMG傳感器能夠捕捉到皮膚表面的電脈衝,這些電脈衝是由大腦發出並通過神經傳遞到手腕和手部的肌肉信號,這種信號在幾毫秒內就能被轉換成眼鏡的輸入指令。雖然它並不是直接讀取你的思想,但使用起來卻給人一種它會讀心術的感覺。

這種EMG傳感器的處理完全在腕帶內部完成,這意味着它不需要依賴外部的計算設備。並且,它能夠提供全天候的電池續航。

Scott Stein在試戴過程中發現,與蘋果的Vision Pro和Meta的Quest這些已經具備手勢追蹤功能的設備相比,Orion的腕帶可以識別的手勢更多。

▲Orion需要配合神經腕帶使用(圖源:CNET)

拇指捏食指是進行選擇;捏中指和拇指會調用或隱藏應用啓動器;用拇指做類似拋硬幣的手勢,這樣你就可以向上或向下滾動。

Scott Stein說:“在實際使用中,我發現Orion的手勢追蹤要比蘋果的Vision Pro更加靈活,我的手放在兩側就能完成操作。不過,在手勢識別上有時候會出現一些小問題,比如我的捏合手勢有時會被誤解,這就需要我重新嘗試。但是,其眼動追蹤的效果非常出色,它允許我僅通過目光來瀏覽和導航。”

▲手腕上戴着神經腕帶可以捕捉用戶動作(圖源:CNET)

The Verge的副主編Alex Heath也分享了他的體驗感受:“在Orion的界面中,你的眼睛充當指針,而你的手指捏在一起充當點擊。總的來說,使用Orion比用手控制Quest或Vision Pro更加精確。我輕鬆地完成了一款類似於《太空入侵者》的遊戲。我通過傾斜頭部移動飛船,把我的手指捏在一起以發射激光。”

“由於手環不必對眼鏡的傳感器和攝像頭可見,我可以把手臂放在背後或者口袋裡。”Alex Heath說道。

這個手勢感應手環還能做什麼呢?目前尚不清楚。但Meta的可穿戴技術主管Alex Himel已經向Scott Stein透露,EMG技術將被集成到Meta未來更多產品線中。

四、玩遊戲、看視頻彷彿身臨其境,還能和他人共同參與

Orion通過在現實世界中顯示全息圖,讓人感覺身臨其境。這種技術不僅讓數字內容看起來和現實世界融爲一體,還帶來了一種全新的交流和互動體驗。

Scott Stein分享了他的使用感受:“我舉起手,用拇指和中指捏住眼鏡,打開應用程序菜單,就像Vision Pro一樣,我可以用眼睛查看應用程序,然後用食指和拇指點擊打開。我播放了一段YouTube視頻,內容是Aaron Rodgers在對陣新英格蘭愛國者隊的比賽中的精彩一投。視頻以窗口形式出現在我的視野中,我可以輕鬆地將其拖動至更接近眼睛的位置,這種視覺體驗非常沉浸。”

除了看視頻以外,Scott Stein還佩戴着Orion玩了星際戰鬥機遊戲,“我用頭控制飛船,用眼睛和手指抓住目標。”這種體驗雖然在視覺上可能與之前的技術相似,但在Orion上玩起來更加流暢和直觀。

▲Scott Stein佩戴Orion看視頻、玩遊戲(圖源:CNET)

Scott Stein說,Orion允許用戶與他人共同參與虛擬活動,例如一起打AR乒乓球。這種協作不僅限於遊戲,也可以擴展到工作和學習等其他領域,讓人們即使身處不同地點也能一起工作和學習。

扎克伯格在接受The Verge的採訪時也談道,Orion能讓用戶感覺與朋友們在一起,無論他們實際上在哪裡,都像陪伴在身旁一樣。

結語:Orion離落地和規模使用還早

扎克伯格對Orion的期望遠不止作爲一款消費電子產品,他希望它能夠代表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成爲人們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說:“10年後的某一天,你醒來的時候,你甚至不需要帶手機。”

不過,由於Orion重達98克,重量遠超一般眼鏡,再加上目前續航僅有2小時,同時,還需單獨攜帶計算模塊,這些都將限制用戶把Orion作爲一款可長期佩戴的產品使用。

來源:CNET、The 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