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要減量 壽山:迴歸物競天擇

高雄市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認爲,獼猴結紮不可行,維持猴羣數量最好方式還是人猴之間保持距離。(謝明祚攝)

柴山獼猴飽和,下山覓食擾民或攻擊登山客時有所聞,如何整治令人傷腦筋。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認爲,最好的方式就是迴歸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不要餵食,猴羣會因地盤或爭食而打鬥受傷,甚至因營養不夠而死亡,自然達到族羣數量平衡。

面對獼猴撒潑,撲殺、節育都有人主張香港過去曾針對獼猴進行人工節育,但效果不佳。獼猴會跳、會翻,就算設立高牆鐵絲網,也攔不住身手矯健的猴羣。

自然公園籌備處秘書許書國說,登山客的餵食行爲,破壞了獼猴與生俱來的搶地盤、搶食的生存遊戲規則。獼猴智商高,學習能力強,當發現從登山客手中取得食物是最省力覓食捷徑後,就會主動接近人類,下山跑到民宅、超商覓食或搶登山客手中的物,人猴關係也開始惡化。

許書國說,「柴山獼猴生態失衡,與人爲餵食脫不了關係」,解決之道就是迴歸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因爲,猴子是羣聚型動物,地盤觀念很重,不同猴羣常爲搶奪地盤或搶食而激戰,弱者不敵就會自然死亡淘汰,達到族羣數平衡的生態。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受籌備處委託,針對柴山獼猴族羣監測研究結果也發現,除北壽山軍區無法進入調查外,2012到2014年獼猴總數約在1100至1400只,獼猴較健康數量應該是1/3即800只左右,另外的1/3較不健康,正屬於物競天擇法則下可能被自然淘汰的弱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