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指南 讓世界看見臺灣美食

有「美食聖經」之稱的《米其林指南》是歷史逾百年的美食權威評鑑,餐廳憑什麼入榜或爲什麼掉出榜外,強調匿名調查的米其林從來不解釋。每次公佈名單,總會有人非議、被「酸」,對此,米其林總沉默以對,任人「指指點點」,而就在這股熱烈討論中,提高了店家能見度,並讓納入評鑑的城市餐飲與美食「被世界看見」。

《米其林指南》多與各國觀光局合作,負有「城市行銷」的任務,就屬性而言,「必比登推介」着重「量」,由米其林去發掘一個城市飲食的多元樣態與風貌,所以「廣度」較重要。而「星級餐廳」評鑑則着重「質」,讓世界看見一個城市的Fine Dining美食餐廳廚藝水平與消費體驗的精緻程度,重視的是「深度」。

從過去幾年在《臺灣米其林指南》中被必比登推介店家,使得傳統臺灣庶民小吃如滷肉飯、牛肉麪、夜市小吃被世界看見。今年,則多了以套餐供應的「西式甜點餐廳」、「原住民風味料理餐廳」及「眷村菜餐廳」,還有擁有絕佳的觀鳥位置,能在每年9月到隔年5月看到瀕危的黑面琵鷺,故以「黑琵食堂」爲名,使用如永續養殖的蝨目魚及自家魚塭的文蛤入菜的餐廳被推介,逾20種飲食類型餐廳店家入榜,展現了臺灣飲食多元樣貌。

《米其林指南》對提升臺灣觀光餐旅業帶來了直接與間接的貢獻,不少外國客來臺旅行度假,目的就是「享受美食」。基於「不能輸給同業」,觀光飯店請來具「米其林DNA」的名廚顧問,同時爲了摘星,飯店更加重視食材並一改議價採購,而以品質作爲採購標準,企業集團紛紛延攬摘星名廚來臺開餐廳,都提升了餐飲市場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