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棒不當掏耳 小心堵塞反發炎
醫師提醒,用棉花棒清耳朵不要太深入,避免耳屎越推越裡面,影響聽力或有堵塞感。(王家瑜攝)
不少人習慣用棉花棒掏耳朵,卻有人挖到棉花屑掉進耳朵,好幾個月都沒發現,不僅塞住耳膜影響聽力,還因此發炎而飄出陣陣臭味,才趕緊到耳鼻喉科求助。醫師警告,用棉花棒清耳朵只會把耳屎越推越裡面,反覆掉到耳膜上,就像水泥塗滿整面牆,可能影響聽力或有堵塞感。
桃園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吳家淦表示,有些民衆會拿棉花棒、耳耙子,甚至是比較利的髮夾掏耳朵,但耳朵的皮膚特別脆弱敏感,很容易受傷,天氣悶熱時容易導致外耳炎,流水又流膿,還可能細菌感染,或是家長幫孩子清耳朵時,小朋友可能亂動,一不小心就流血。
吳家淦說,成人耳道口到耳膜距離約2到2.5公分,若要用棉花棒清理耳朵,最好不要伸入耳道超過1公分,否則只會將耳屎越推越裡面,可能阻塞在耳道上,或是黏在耳膜上,長期可能導致聽不清楚,或是耳朵有堵塞感。
吳家淦分享,自己的診所每隔1、2天就有患者因爲「物理性堵塞」而求診,舉凡棉花棒的頭掉入耳道、小朋友亂塞玩具、太多耳屎黏住耳膜,甚至有蟑螂、螞蟻趁睡覺時爬進耳朵的病人,取出異物要靠技巧,用特殊器械夾或勾出;如果遇到耳屎太多太硬,可能需要服藥或點藥,讓耳屎軟化之後再清理。
有些人覺得耳朵癢,總想用手指或棉花棒掏一掏,但吳家淦說,原因不一定是耳屎,可能是過敏體質作祟,因爲外耳道也是皮膚的一部分,如果覺得搔癢難耐,可以使用耳滴劑或藥膏改善,但須注意耳滴劑不能過量使用,恐會蓋住耳膜而影響聽力;如果和皮膚溼疹、過敏性鼻炎等合併發生,必要時可使用抗組織胺等口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