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驚 金管會︰未限銀行發股息

銀行無法通過壓力測試可提出的改善方案

金融股因傳出金管會要限制發放現金股利股價欲振乏力,銀行局局長莊琇媛5日澄清,銀行5月初前要作完統一版本壓力測試,若無法過關的銀行將有四條路可走,一是縮小營運規模;二是現金增資;三是減少發放現金股利;四是多發股票股利。

莊琇媛強調,無法通過壓力測試的銀行纔會被銀行局約喝咖啡,且會先要求提出改善計劃,給予改善時間,金管會「不是通案要求所有銀行不得發放現金股利,也不是個案要求銀行一定不能發現金股利。」即不會以限制現金股利爲唯一監理措施

同時依據過往壓力測試結果整體銀行平均資本適足率都會過關,少部分銀行可能差一點無法達標,大部分也都是選擇「現金增資」作爲因應方案,銀行局會給予半年增資時間。

至於保險業亦要進行統一版本壓力測試,保險局副局長張玉𪸩表示,這次首次進行,因此未過關的保險公司將先提改善計劃;而各公司要發放現金股利,已有一套審查標準,即財報與IFRS17之間的實際差距,做爲可發放現金股利的計算標準。

莊琇媛亦表示,美國在2020年9月有做銀行壓力測試,33家大型銀行都符合最低法令資本要求,而各國監理機關都一樣,若沒有符合法定資本要求時,會同時要求銀行提報改善計劃,監理措施有三種,一是限制盈餘分配;二限制執行庫藏股;三是調整營運規模。

莊琇媛解釋,資本適足率就是一個分數分子即資本,分母風險資產,若低於法定資本要求就是調整分子與分母,一是將分母縮小,就是調整營運規模,減少高風險資產,多做風險權數較低的業務,二是拉高分子,三種方式一可以辦現金增資、二是少發現金股利、三是多發股票股利,都可提高資本適足率。

2021年銀行壓力測試情境,大概考慮兩因素,一是疫情持續,二是疫情帶來的低利率環境,造成總體經濟衝擊,銀行局參考2008年金融海嘯市場波動及經濟衝擊,再參採低利率環境,第三部分增加作業風險,即放款利差變小,銀行爲提高獲利能力,就多做財富管理業務,若有疏失被罰款的風險也要計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