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衆黨團提案增訂「親職三假」 政府給付津貼補償

民衆黨立委黃珊珊(右二)、麥玉珍(左一)等將提案修法,增訂「親職假」、「親職教育假」,及增加「家庭照顧假」天數,並設計爲有津貼之假別,希望幫助雙薪家庭父母不受限於經濟負擔考量,能彈性運用時間。(資料照)

臺灣新生兒人數直直落,出生率已是全球倒數第一,爲搶救少子化危機,打造友善生育的環境,臺灣民衆黨團將提案修法,增訂「親職假」、「親職教育假」,及增加「家庭照顧假」天數,並設計爲有津貼之假別,希望幫助雙薪家庭父母不受限於經濟負擔考量,能彈性運用時間,參與親子活動、促進親子關係。

民衆黨團副總召黃珊珊、立委陳昭姿、麥玉珍今召開記者會,說明修法理由與相關內容,

黃珊珊指出,臺灣率持續低迷的理由,包括「經濟負擔太重」、「擔心孩子教養或未來發展」以及「擔心沒有時間教養小孩」爲主要原因。從統計數字來看,新手父母有78.79%希望自己跟丈夫共同擔任主要照顧者,但實際上只有4成7左右的家庭能做到。僅有1成7的夫妻希望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新生兒,實際上卻有大約3成9的家庭,必須交給父母照顧。

此外,黃珊珊也透過調查發現,儘管目前已有「家庭照顧假」,卻經常看得到用不到,有兩成勞工遭遇過老闆不讓請假、或者自己不敢提出申請的狀況。而員工規模在100人以上的事業單位,更有將近3成是沒有托兒服務機構或托兒服務措施,導致許多女性因此離開職場。不友善的育兒環境,也讓新生兒人數持續下探,去年臺灣新生兒僅剩13.5萬人,較2022年的13.8萬人再減3415人、死亡則高達20.5萬人,「生不如死」。

陳昭姿表示,顯然臺灣距離友善家庭職場還相當遙遠,甚至連法律的規範都無法做到。例如《教育基本法第八條》規定「家長負有輔導子女的責任」,《幼照法第41條》明定「父母應參加教保服務機構舉辦的個案研討會或相關親職活動」,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許多家長「心有餘而力不足」,連每學期一次的「學校日或親師日」都無法參加。陳昭姿表示,臺灣相關法條形同具文,無法根本真正落實親職教育。

因此,民衆黨團具體提出修法:首先是增訂《性別平等工作法》第16條之1「親職假」,受僱者任職滿6個月之後,在子女滿8歲前皆得申請,直到子女滿8歲爲止,親職假與育嬰假合併計算,最長是兩年。親職假可以用小時爲單位來計算處理,更爲彈性,另爲避免公司人力安排不及,若有較早確認的學校行程,受僱者應於十日前排定三個月內之請假日。

親職教育假方面,則增訂《性別平等工作法》第16條之2,方便家長參加教保服務機構所舉辦之幼兒親職活動、國教階段的學校教育事務,全年於每一子女以一日爲限。而「家庭照顧假」部分,民衆黨團更主張應從事假的假別中獨立出來,從7天增加至14天,同時將「天災或嚴重傳染病發生而有照顧親屬需求」時,明訂爲家庭照顧假之一環。

前述三項新增假別,爲避免受僱者在經濟壓力及家庭陪伴照顧之間發生衝突,明訂津貼補償機制,財源的部分則依據《就業保險法》 由政府給付,透過職場友善進一步提供拉力與誘因來提高生育率。

麥玉珍表示,本身也是媽媽的她,很能體會家庭工作兩頭燒的痛苦,很多父母雖然心中是想要以照顧小孩爲優先,又擔心如果請假照顧小孩,影響工作與升遷,於是乾脆選擇不生不養。她更提到自己因爲是越南籍,孩子原本會說流利的越南話,但由於自己忙於工作大幅減少跟孩子互動的機會,導致孩子上學後反而生疏越南話,現在也有許多臺灣的年輕人不太會說臺語,文化與家庭的和諧都需要時間,她希望透過修法來改善這樣的情形。

陳昭姿補充,在去年纔剛剛落幕的總統大選中,三位主要候選人或多或少都有提出友善親職教育的政見,民衆黨黨主席柯文哲便提過勞工請親職照顧假要有保險制度,並且要增加休假期間的津貼,今日就由民衆黨團立法委員來落實政見,也希望爭取社會各界支持。

民衆黨團主張,擺脫少子化,臺灣必須多管齊下,積極打造友善職場的環境與制度,透過修法來增訂親職假、親職教育假,增加家庭照顧假,才能讓臺灣父母開心育兒、兼顧工作,臺灣民衆黨會積極推動相關法案,做父母的神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