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方興東:美外交政策正朝數位化轉向 指向中國

方興東:美國外交政策正朝數位化轉向,指向中國。(澎湃新聞)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求是特聘教授,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數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方興東7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網路空間這個特殊而脆弱的「瓷器店」,迎來一頭堂而皇之的超級大象。美國國務院4日宣佈成立其第一個網路空間和數位政策局(CDP)。作爲拜登政府的一項關鍵任務,CDP據稱將重點關注國家網路安全、資訊經濟發展和數位技術三大領域,專注於應對網路威脅、維護全球互聯網自由、監控風險,並與民主國家合作制定新興技術的國際規範和標準。這一動作背後的目標當然是進一步強化針對中國的競爭。CDP的成立暴露了拜登政府在對中科技戰中戰略清晰、立法規範和機構完善的陣地戰特點。

方興東表示,美國政府設立CDP將外交戰略重點進一步轉向數位新興技術。其具體變化體現在:

第一,以互聯網爲核心的數位技術進一步成爲美國整體戰略的核心環節。通過科技、創新和數據等解決更多的外交政策挑戰。

第二,政府從幕後到臺前,預示着全球網路治理範式發生重大轉變,多方模式將受到一定的衝擊。

第三,對外考量高於對內。此舉核心內容還是增強版外交,以新興技術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強化美國外交能力。CDP首任負責人珍妮佛·巴克斯,履歷上有在全球豐富的外交工作經歷,會說捷克語、法語和俄語,還能說幾句越南語。

第四,強化「打羣架」和價值觀主導的外交思路,歐洲當然是工作主線。3月25日,歐盟執委會和美國在雙方矛盾最不可調和的數據治理方面出人意料地實現重大妥協,就跨大西洋數據隱私框架達成一致。

第五,公私合作全面深化,俄烏衝突進一步將公私邊界徹底打破,美國政府和高技術企業之間協同的一體戰略更加明確。國務卿布林肯強調重振個人外交與公衆參與,認爲面對面的外交無法被網路取代,公衆參與是外交的核心之一。

方興東稱,當然,所有的特點都指向一個目標,那就是中國。針對中國,是一切轉變和調整的核心驅動力。CDP的開張,彰顯了美國政府網路戰略的全新範式,那就是網路空間和現實空間的全面整合與同構,美國意識形態、價值觀外交和科技實力等軟硬實力的高度統一與協同,政府力量、私營企業與公共外交的深度融合與聯動。

方興東強調,經歷了5年科技戰和新冠疫情的衝擊,美國政府已經完成了對西方民衆層面的動員,而俄烏衝突又完成了歐美高技術企業跟隨政治和意識形態聞風而動的協同。一些科技界人士甚至爲此欣喜若狂,對CDP的出臺讚譽有加:「這是歷史性的一步」,時機「再好不過」。可想而知,CDP的成立,預示着中國未來面臨的競爭壓力可能將進一步加劇。

方興東認爲,美國政府從幕後走向臺前,不僅會影響美國的戰略與政策,影響中美博弈的模式和進程,也將深刻改變全球網路治理和全球大國博弈。中國可以根據形勢變化,基於自身的戰略考量,及時做出調整。一方面,要將中美博弈放置在全球的視野和格局之下;同時,走出傳統條塊分割的部門設置,通過機制創新和突破,強化產業、外交和國際傳播等縱向層面的融合與統籌協調能力,構建公衆、企業和政府部門等橫向層面的戰略協同能力。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打造中國高技術一流的全球化競爭能力,必須雙管齊下。

總之,丟掉幻想,立足長遠,除了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打造,戰略和機制能力的提升也將成爲中國應對未來挑戰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