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劉軍:不結盟仍是開發中國家的正確選擇

名家觀點》劉軍:不結盟仍是開發中國家的正確選擇。(新華社)

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軍17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近日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刊文宣稱,誕生於冷戰背景之下的「不結盟運動」將「反殖民主義」等同於「反西方主義」,其本質屬於意識形態層面的政治宣傳。該文還聲稱,在當今國際社會,不結盟理念已死,作爲一種陳舊的意識形態,其影響力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衰弱。事實真是如此嗎?事實上,不結盟仍是開發中國家的正確選擇。

劉軍稱,60年前,廣大的亞非拉開發中國家在美蘇冷戰、兩極對抗的背景下發起不結盟運動,通過追求獨立、自主、非集團化來實現開發中國家的聯合自強,世界範圍內不結盟的理念深入人心。當下,國際政治現實也清楚地表明,不結盟理念依然符合當今國際社會需要,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劉軍表示,首先,不結盟運動是冷戰時期處在美蘇夾縫中的廣大開發中國家不願選邊站隊,尋求獨立自主外交的體現,絕不單單是「反西方主義」。

歐洲國際關係的歷史很大程度上就是結盟的歷史,美國登上全球政治舞臺的同時也構建了遍佈全球的盟國體系。因而,不結盟運動的誕生是廣大開發中國家試圖擺脫美西方大國聯盟體系的嘗試,開始走上新的獨立自主開發道路。從本質上看,不結盟運動是廣大開發中國家面臨國家開發戰略選擇的第三條道路,是基於獨立主權與本國國家利益所做出的戰略選擇。

劉軍分析,其次,不結盟運動衝破大國結盟與集團對抗的歷史束縛,本身就是走向新型國際關係的努力與嘗試,代表了歷史開發的進步與潮流。

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是不結盟運動的思想基礎,體現了不結盟國家之間的平等性、包容性。

劉軍認爲,再次,從冷戰中走來的不結盟運動,並沒有因爲冷戰的終結、時代的變遷而喪失其生命力,相反,不結盟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俄烏衝突爆發後,廣大開發中國家並沒有屈服於美西方的壓力,沒有參與美西方對俄的全方面制裁,這也是開發中國家秉持不結盟、獨立自主的精神做出的理性選擇。眼下,西方輿論對不結盟理念的攻擊,也反映出美西方對新的時代背景下不結盟理念指引廣大開發中國家的羣體性崛起以及開發中國家面對西方霸權所表現出的獨立性的恐懼。

西方輿論唱衰不結盟理念,刻意貶低不結盟運動的歷史與現實意義,是對開發中國家的一種輿論誆騙及戰略誆騙。一個國家的開發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

劉軍強調,從歷史上看,不結盟理念使廣大開發中國家走出東西方兩大軍事集團的對抗,實現了自身的獨立自主。尤其是在俄烏衝突背景下,廣大開發中國家堅持國際公平正義,不盲目跟隨美西方的大棒政策,顯示了新的時代條件下不結盟理念的強大生命力。

當前,不結盟運動包括聯合國2/3的會員國,其中絕大多數是亞非拉開發中國家。如果廣大開發中國家都堅定地信奉不結盟理念,實踐不結盟理念,美西方的集團政治與小圈子操作就難以成功,這種輿論及戰略誆騙最終也難以奏效。歷史與現實都終將證明,不結盟依然是開發中國家正確的戰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