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穆光宗:四川放寬非婚生育登記 迴歸生育權利

名家觀點》穆光宗:四川放寬非婚生育登記,迴歸生育權利。(澎湃新聞)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2日在澎湃新聞「生育的細節.構建生育友好」專欄撰文〈四川放寬生育登記限制,最終指向生育權利的迴歸〉指出,新版《四川省生育登記服務管理辦法》(《辦法》)將於15日施行,該新政重點有二:一是生育登記取消了是否已婚的前置條件,二是取消了生育數量的限制,舉凡生育子女的,均可辦理生育登記。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此舉具有一定的風向球意義,有助於更好地還權於民和保障民衆生育權益。

四川《辦法》引發熱議的大背景是,大陸2022年首次出現61年來的人口負增長,生育率過低、少子化老齡化問題引發社會關切,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呼聲越來越高。

穆光宗認爲,作爲四川省級層面的生育新政,《辦法》在迴歸和保障權利方面有如下意義:

其一,通過取消婚姻前置條件,可以保障人類個體(通常爲女性)的生育權。優化生育政策,一個重要的方向是增強其包容性和人文關懷。時代的進步要求越來越重視個體的生育權和女性生育權、母親權和親情權。在婚姻家庭日趨脆弱的時代,也要尊重單身女性做母親的權利。《辦法》就是承認了婚姻和生育分離的事實及未婚女性享有生育權的法理,作了與時俱進的適應性調整,也方便生育服務。

大陸《婦女權益保障法》規定:「婦女依法享有生育子女的權利,也有不生育子女的自由。」大陸《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也規定「公民有生育的權利」。四川新政從法律層面保障了那些有能力和意願獨立撫養孩子的女性享受生育的權利和福利。

隨着婚姻家庭制度的演進和婚前性行爲更爲普遍地出現,婚姻不再完全是生育的前置條件,不論婚否,女性作爲生育的母體都應該享有個人生育權。

其二,通過取消生育數量限制,徹底還生育權給家庭,這有利於保護生育的多樣性,挖掘生育潛力,提高平均生育率。在一個社會中,總是有個別家庭崇尚多子多福,政策也應當包容多子生育,這在低生育時代尤爲必要。

其三,承認非婚生子的事實,保護了非婚生育子女的生命權和生存權。迄今爲止,人類社會的原子化傾向已十分普遍和明顯,現實生活中相當數量的「非婚生育」現象,證明婚姻與生育行爲已經存在分離趨勢。隨着女性的經濟獨立和人格獨立,單身母親、單親家庭也越來越多。

大陸《民法典》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未婚先孕和非婚生子都需要文明社會給予包容對待。

需要注意的是,生育登記取消婚姻限制,並不等於是鼓勵婚前生育,而是爲了讓非婚生子女的生存權與發展權和婚生子女一樣被同等對待和保護。這對於解決歷史留存的「黑戶」人口問題也有重要意義。

其四,保護了女性的生殖健康權。生殖健康是人類健康的基石。事實是,一方面已婚生育率逐年下降,另一方面未婚人羣存在相當數量的人工流產。人工流產畢竟是末端治理,是逼不得已的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當然,可以保留和包容人工流產技術,但對隨意的態度和濫用的行爲卻要給以反對和阻擊。

需要看到的是,有些人未婚先孕後,因政策和社會的不包容而被迫引流產。有了四川類似政策的包容,就可以給準母親、未婚先孕女性更多的考慮空間,也許可以讓不得已的流產不再發生,讓女性對自己的健康有自我負責的選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