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權威徐泓勉中國史研究:不能認爲事不關己

明清史權威徐泓近日受邀前往政大演講,並以「明代的歷史地位」爲主題發表演講,現場吸引大批中文系與歷史系師生到場聆聽。(政大提供)

明清史權威徐泓近日受邀到政大演講,他演講開始便以中國史研究爲例,強調文史不分家的學術傳統應持續保持與發揚,且學者在從事研究時,更該具備溫情和敬意,「不能認爲那是他國的歷史,事不關己,這種缺乏認同的研究會宛如失根般失去活力。」

徐泓受邀前往政大演講,並以「明代的歷史地位」爲主題發表演講,現場吸引大批中文系與歷史系師生到場聆聽。

在演講時,徐泓除了提及從事中國史該具備的研究態度,也說明了如何看待明朝歷史,他從「明代真的如此糟糕嗎?」作爲問題意識切入,指出長期以來明代被認爲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時代,但他提出數項研究成果,呈現明代不同於大衆所認知的另外一面。

徐泓表示,首先是清朝皇帝對明朝的讚揚,以及明代時西方傳教士對中國經濟貿易和百姓生活富足的高度評價,透過人口統計等數據,陸續還原出真實的明代不僅在14至17世紀是全球最富強的國家,更是世界經濟的中心。

徐泓說,明朝的文化發達,識字人口多,再加上「陽明學」提倡人人可爲聖人,給予了市井小民自信,帶動社會整體的進步。且在後期開放海禁,接受西學,並非閉關自守。

徐泓進一步指出,明代內政制度健全,國家機器能在皇帝長期不上朝的情況下維持正常運作。雖然推行中央集權,但明太祖朱元璋治國以安民爲本,所頒教民榜文爲近代東亞各國所採行。其治吏風格雖甚嚴酷,但僅針對臣屬,在民權不彰的時代,不如此則無可保民。

徐泓也說,在民族政策上,明朝也堅持「再造華夏」,不佔領他國土地(不徵之國),如鄭和下西洋不建立殖民地,而是維護航線各地的治安。凡此種種,皆足證明代是一個被誤解的朝代。

徐泓最後強調,明代是一個多元的轉型時代,在這樣新舊雜陳的時期,後世對其褒貶不一,有不同的評價是很正常的。身爲研究者,必須估量每個因素,在當時環境中的重要性,以及判斷其可能的影響,纔不會產生極端評論,以偏概全,失去了洞見歷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