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給我20年,還你一個發達的印度!

又到一年大選時,莫迪仙餅印度揚。

今年是印度的大選年,幹了10年總理的莫迪自我感覺良好,決定繼續參加選舉。

選舉總得有口號,有目標,像懂王要的是美國再次偉大,莫迪思來想去,決心在24年後,讓印度成爲發達國家。

至於把印度打造成全球製造業中心,打造世界科技中心,芯片中心,基礎設施全球一流等等,那都是小目標,不值一提。

01

果然是法力無邊的莫迪老仙,掐指一算就能得出24年後成爲發達國家的結論。

按照現在正常發達國家最低入門條件人均2萬美元GDP的標準,那印度在24年後,怎麼的GDP也得30萬億美元以上了(現在14億人口)。

這就意味着,這24年,印度GDP的增長率每年必須在兩位數以上,GDP要在現在3萬多億美元基礎上漲8倍。

連續24年,增速要保持不能停,不斷地得漲漲漲!

話說這樣的增長率,印度建國70多年來從來莫有過,最接近10%增長率的有且僅有1988年,達到了9.63%。

大多數時候都是緩慢增長。

這幾年,算是印度發展比較快的時期,但一般也維持在5%到7%的水平。

目標是好的,誰不想過上發達國家的生活,但這個增長率,以前莫有過,大概率以後也莫有。

萬一目標實現不了怎麼辦?

莫迪老仙雙手合十,坐定,說,來,我們一起頌揚印度教的十億大神吧。

他說,慌雞毛,那時我都97了,我都得道仙人了,也許真的成仙了,這個餅能不能吃到不重要。

大家一想,也是,莫迪上臺十年來,各種選舉豪言壯語無數,基本上就沒什麼後文了。

比如2014年,剛競選那會,老莫說大家選我上去,我保證十年內帶大家在經濟上超過另一個東方的大國。

2014年,中國GDP 10.48萬億美元,印度2.04萬億美元。

然後呢?十年過去一大半了,距離越來越遠了。

2023年,中國GDP17.89萬億美元,印度3.49萬億美元。

老莫應該不會忘記,1990年,印度人均GDP比中國還高那麼一些些呢。

怎麼30年過去了,GDP差了5倍?

不過不打緊,不影響印度產生“既生瑜何生亮”的抱怨。

命比紙薄、心比天高、吹牛打諢、不幹實事,你吹幾句牛筆,就真把自己當牛人了?

看中國探月工程一步步穩紮穩打實現了,莫迪說我們的載人登月也要搞起來,然後大幹快上,探測器成功砸在了月球上,摔成了碎片。

印度民衆歡欣鼓舞,說不打緊,咱成功了98%。

行,你要這麼認爲,算你贏了。

02

這幾年,看着漂亮國打貿易戰、科技戰、芯片戰,莫迪立刻宣佈要打造全球性的芯片製造大國,準備在十年內取代北鄰成爲新的製造業中心,積極招商引資。

前幾年,包括蘋果、富士康等一衆大牌紛紛在美西方“蠱惑”之下積極到印度投資建廠。

結果,遇上這塊“外資墳場”,現在蘋果、富士康只有趕緊撤資跑路的窘境了。

印度這地兒,對內的市場保護非常嚴重,對外資“殺熟”幾乎是一種下意識的理所當然。

你們來印度投資,在印度賺錢,當然只能在印度花掉。

如果花不掉,那我們可以幫你們花。

爲了罰到英國沃達豐的錢,印度政府可以憑空造出新的法律,再把追溯期往前提前幾十年,要罰50億美元。

這幾年中國幾家手機企業在印度的業務搞得風生水起,等印度的手機產業鏈起來了,印度政府就“殺熟”了,小米辛苦耕耘了七八年的印度市場,賺的錢幾乎被罰了個底朝天,其他企業也紛紛退出了印度市場。

據印度工商部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21年,共有2783家跨國公司關閉了在印度的企業和業務,全印總只剩下5068家註冊的跨國公司,每年在印度註冊的跨國公司數量從2014年的每年216家已經下降到了2021年的每年63家。

近年來,中國的手機企業退出,阿里集團撤出,長城汽車轉投資巴西,

從谷歌到亞馬遜,從諾基亞到三星,印度都開出過十億以上的“天價罰單”

特斯拉至今也不肯投資印度,寧願出100%以上的關稅把成品車送進印度。

沃爾瑪在印度市場幾進幾齣,最終才死了心,通用、哈雷汽車紛紛退出。

至於老仙鼓吹的半導體制造中心,喊了幾年,也還在PPT階段。

莫迪還說要消滅印度的文盲,問題是,在印度,只要能寫自己的名字,那就不叫文盲。

就這樣,還有有3億人是文盲。

你覺得有問題嗎?這對老仙來說,能叫啥問題,老百姓支持就行。

確實,莫迪老仙走到哪兒,那都是民衆熱烈地頂禮膜拜,把他當做聖人一樣崇拜。

聖人是不會錯的,老仙說過的目標,一定能實現。

一想到20多年後成爲發達國家,印度民衆無不歡欣鼓舞。

03

中國是怎麼發展起來的,70多年,披荊斬棘,更何況處處受到嚴密封鎖,處處受限。

中國的國際環境,一直都是波雲詭譎、兇險無比,不像印度始終受西方垂青,主打一個人畜無害。

咱發展到今天,太不容易了。

印度建國的時候,英國人留下了一整套不錯的工業底子和基礎設施,畢竟整個南亞幾乎都是英國的私家後院,英國人經營了上百年,留下的基礎那是相當豐厚的。

建國初期的那一批印度領袖,比如尼赫魯啥的,也是頗有大國領袖風範的,致力於國家富強,有才幹的不少。

基礎不錯,外援一直豐富,西方喜歡,蘇聯喜歡,但印度這麼好的條件下,也沒發展起來。

現在印度享受的國際環境,能跟冷戰時期比?

那差遠了,以前可是香餑餑,兩個老大實力都不錯,都是工業巨獸,蘇聯轉移給印度的大項目比我們要多不少(我們還是打了半島戰爭,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才獲得的100多個項目)。

兩個大佬那些年給印度的好處可不少,不就爲了爭取印度後面第三世界、不結盟運動國家的支持嘛。

那些年,也沒見印度發展起來。

越往後,要發展經濟,打造產業鏈,只會越來越難。

印度看我們的光伏面板統治世界,自己也要搞,雖然去年9成的面板要從中國進口,但今年4月1日之後就不再從中國進口了,打算自己搞起來。

嗯,我們做到今天這個樣子,前後折騰了十幾年,花了幾千億美元。

還要比芯片,比新能源,我支持,競爭是好事。

有理想是好事,萬一實現了呢?

實在實現不了,那就改變發達國家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