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GDP城市金融競爭力排名出爐 西安、合肥排位反超GDP座次 青島、泉州落差最大

《新財富》雜誌研究員 劉鮮花

萬億GDP城市堪稱經濟“頂樑柱”。2023年,內地有上海、北京、深圳等26座城市的GDP突破萬億元,還有唐山、徐州、大連、溫州4座城市GDP接近萬億元,這30座城市的GDP之和達到53.75萬億元,貢獻了全國近一半的份額。

萬億GDP,意味着這些城市擁有蓬勃的產業活力和旺盛的金融需求。那麼,其金融競爭力與經濟實力是否匹配,金融業是否爲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注入澎湃動能?5月出版的《新財富》雜誌,以《金融原力覺醒 GDP萬億城市晉級密碼》爲題,根據宏觀經濟實力、金融業發展程度、金融機構實力、資金總量、資本化程度、民間資本活躍度、人口吸引力等七個維度的17個客觀指標,對這30個城市的金融競爭力進行了評估。

從金融競爭力總得分看,這30個城市可以分爲四個梯隊。

第一梯隊是競爭力居前的北京、上海、深圳,值得注意的是,按GDP排名,上海領先北京。而對比全球金融重鎮紐約,這三地的銀行、證券等行業仍有較大進步空間,比如,上交所上市公司數量多於紐交所,但股票交易額約是後者四成,總市值爲其1/5。

第二梯隊多爲強省會和直轄市,包括杭州、廣州、蘇州、成都、南京、重慶、天津7個城市。其中,杭州的金融競爭力排第四,比其GDP座次高了4名。廣州、重慶的金融競爭力排位分別比GDP座次低1位和4位,南京則高出2個座次,成都和蘇州的兩項排名一致。

第三梯隊大多爲中西部省會和計劃單列市,包括武漢、寧波、合肥、西安、無錫、長沙、鄭州、福州、濟南、青島。這10個城市的金融競爭力相當,得分差距在0.45分以內。武漢排在第11名,相較其GDP排名低2位。合肥和西安則排在第13和第14名,分別比GDP排名高出7位和8位,反超力度最大,其晉級源於利用資本市場水平的提升。無錫、長沙、鄭州的金融競爭力排名比GDP座次低1位,青島更低了7位。

第四梯隊是擁有雄厚工業基礎、民營經濟發達的地級市,包括常州、佛山、東莞、溫州、南通、大連、煙臺、泉州、徐州、唐山10個城市。2023年晉級萬億GDP城市的常州,金融競爭力相較GDP排名高5位,溫州則高6位,東莞和大連分別高1位和3位。其餘城市的金融競爭力均低於GDP排名,網紅城市泉州低了7位,佛山低5位。

從評估結果看,西安、合肥這樣及早喚醒金融競爭原力,整合金融資源,暢通產業與資本對接渠道,爲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金融服務矩陣的城市,近年實現了GDP的快速增長。

而從這30強城市2024年一季度的GDP增速看,蘇州以7.9%位列第一,南通和泉州也高達7.2%,深圳以6.4%繼續領跑一線城市,廣州、西安及佛山則分別以3.6%、2.7%、1.1%墊底。新一輪奔跑中,如何打造產業和金融雙向奔赴、互促共進的新樣本,有待各城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