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券商資管一季度成績單:近7成基金獲得正收益 中銀證券旗下12只基金收益集體告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龐華瑋 廣州報道

隨着基金一季報披露完畢,券商資管一季度的成績單也浮出水面。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53家券商資管公募業務的資產管理規模已超1萬億元,其中,4家券商資管的公募管理規模超1000億元,頭部效應和先發優勢明顯。

一季度市場波動較大,從業績來看,券商資管的公募基金產品有六成取得正收益,但主動權益基金僅有三成取得正收益,績優基金集中在重倉高股息資產的紅利基金上。

頭部效應凸顯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53家券商資管公募業務的資產管理規模逾1萬億元,爲1.05萬億元。

其中,非貨幣型約6823億元,貨幣型3719億元,分別佔總規模65%、35%。

具體來看,券商資管公募產品中,規模最大的是債券型產品,爲4872.51億元;其次是混合型產品1662.19億元;第三是指數型產品212.82億元。此外,還包括REITs產品108.68億元,股票型產品92.28億元,FOF基金81.75億元,以及少量的QDII和另類投資等產品。

在53家券商資管機構中,有4家券商資管的公募規模超1000億元,遙遙領先於其他券商資管機構。

其中,東證資管以超1698.72億元的管理規模繼續排名第一;中銀證券以1278.72億元排名第二;財通資管規模1175.80億元排名第三位;華泰資管以1010.69億元排名第四。

上述4家頭部券商資管的公募規模合計逾5000億元,佔全部券商資管的半壁江山。

此外,國泰君安資管、浙商資管、招商資管、山西證券、東證融匯資管、中信證券等19家券商資管的公募管理規模均超過1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14家券商或券商資管取得公募牌照。

對此,華福證券指出,在資管新規統一要求下,券商資管亟需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擴大募集資金範圍、大力發展集合類產品、順應監管趨勢推動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深度參與公募市場、積極申請公募牌照是應對業務轉型的必要舉措,也是證券公司財富管理轉型產品線建設的重要抓手。

紅利策略表現出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4月23日,53家券商資管旗下621只公募基金(僅計算成立於2024年之前的初始基金,下同)全部披露了2024年一季報。

其中422只基金獲得正收益,佔比68%;199只負收益,佔比32%。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市場震盪下,整體上主動權益基金表現欠佳,代表主動權益基金的萬德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一季度下跌3.14%。

一季度,券商資管旗下的186只主動權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股票市值佔基金資產淨值比大於50%,下同),僅有53只取得正收益,佔比不到三成,爲28%;另有133只主動權益基金負收益,佔比72%。

從投資風格來看,紅利策略是一季度唯一正確的答案。

從一季度基金收益來看,表現最好的是兩隻小基金:楊釗管理的中金優勢領航一年持有,規模1億元,A類份額收益爲14.45%;周文超管理的浙商匯金轉型升級,規模0.12億元,A類份額收益爲13.42%。

兩者均重點佈局高股息資產。前者前十大重倉主要投資於有色金屬、石油化工行業,後者則側重於國有大銀、石油石化、交通運輸、工程機械等領域。

此外,多位券商資管的知名基金經理也選擇了紅利策略。

百億明星基金經理姜誠,一季度末管理規模126億元,旗下7只基金,總體表現出色,其一季度表現最好的兩隻基金也是紅利基金。

一季度,姜誠和王桃管理的兩隻紅利基金——中泰紅利優選一年持有的收益爲10.14%,中泰紅利價值一年持有的收益爲9.90%。

東方紅資管多位知名基金經理的產品,也因重倉高股息(紅利)資產表現出色。

其中,由王焯、張鋒共同管理的東方紅啓恆三年持有混合A,一季度收益10.08%,該基金一季度末總規模爲105.97億元。

蔡志鵬管理的兩隻基金也取得出色收益:東方紅啓華三年持有A,一季度收益9.99%,東方紅創新趨勢一季度收益8.93%。

百億明星基金經理李競管理的6只基金一季度收益均超2%。其中,東方紅啓東三年持有的收益達到6.34%,該基金一季度末總規模爲76.19億元。

記者發現,上述表現優秀的基金,一季度基本上都大量配置了高股息(紅利)股票。

姜誠在中泰紅利優選一年持有、中泰紅利價值一年持有的一季度報告中表示,作爲紅利風格基金,投資目標並非短期分紅收益的確定性。即期高股息率是其挑選持倉標的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因爲短期的高股息並不意味着長期高回報。其要找到有長期維持高盈利能力的標的(即有維持長期高分紅的能力),併力求以物超所值的價格買入。

他表示,“本產品持倉標的是在此前提下,我們認爲能同時滿足即期高股息和長期高股息的股票組合。”

姜誠認爲,不必把短期分紅收益率看得過於重要,長期分紅能力更重要。

蔡志鵬則表示,他主要配置在上游資源類公司,比如,他解釋石油價格較高,一些石油相關公司也有較低的估值和相對較高的分紅率。

周文超也在一季度報告中表示,關注到有一類資產正在成爲市場配置的共識性底倉,那就是高股息(紅利)資產, 其一季度也重配此類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光大資管、中銀證券等旗下公募產品一季度收益墊底。

比如,光大陽光A一季度收益19.62%墊底,該基金一季度末十大重倉股主要集中在TMT、醫藥、資源股等方向。

中銀證券旗下12只基金全部負收益。其中,中銀證券均衡成長、中銀證券專精特新、中銀證券精選行業、中銀證券優勢製造、中銀證券優勢成長、中銀證券優選行業龍頭、中銀證券科技創新LOF等9只基金一季度收益下跌超10%。

總體來看,大量配置成長類股票的基金一季度表現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