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車展不「德國」!中國電動車大軍壓境 歐洲人急了

來自中國的比亞迪汽車(BYD)4日在德國慕尼黑車展上提前亮相。(路透)

隨着環保意識擡頭,電動汽車將成爲全球車業的發展趨勢。世界五大車展之一、也是歐洲最大的德國國際車展(Internationale Automobil-Ausstellung)本週在慕尼黑舉行,今年參展廠商中,超過4成來自亞洲,中國廠商更是異軍突起,數量比起前年翻了1倍之多,引發歐洲業者擔憂。

根據路透社報導,包括比亞迪(BYD)、蔚來(Nio)和小鵬(Xpeng)在內的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都瞄準了歐洲市場,2023年前七個月,歐洲電動汽車銷量飆升了近55%,達到約82萬輛,佔所有汽車銷量約13%。

根據汽車產業諮詢顧問公司Inovev的數據,今年迄今爲止,歐洲銷售的新型電動汽車中,有8%由中國製造,高於去年的6%和2021年的4%。另外,根據安聯集團一份研究顯示,2025年,中國至少還有11款新型電動車將在歐洲上市。

面對中國車廠大舉壓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主席穆勒(Hildegard Mueller)表示:「我們(德國)正在失去競爭力。」凱捷諮詢公司(Capgemini)顧問芬特爾(Peter Fintl)表示,中國電動汽車表現亮眼,在數位化和自動駕駛方面已成爲西方的競爭對手。

爲了不讓中國業者搶走市場大餅,歐洲汽車製造商正在尋求削減成本的方法。福斯汽車執行長布魯莫(Oliver Blume)說,透過與中國的合作伙伴關係,他們計劃大幅削減電池芯的成本達50%。電池佔電動汽車成本的40%,而中國在製造電池方面可說是「世界冠軍」。

汽車產業專家杜登霍夫爾(Ferdinand Dudenhoeffer)說,有了在德國設廠的中國電池製造商幫忙,將有助於德國降低製造電動汽車的成本,前提是德國政客必須確保中國人不會因爲「愚蠢的脫鉤策略」而被趕出這個國家。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JATO Dynamics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的電動汽車平均價格不到32,000歐元(約新臺幣110萬元),而歐洲的電動汽車約爲56,000歐元(約新臺幣19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