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澳斷橋水下救援缺裝備 消防小隊長嘆訓練不足:都是先下水再說

▲搜救人員徹夜進行救援工作。(圖/記者陳以升攝)

記者黃翊婷綜合報導

宜蘭南方澳跨港大橋崩塌意外,經過16小時搶救,已知至少造成十多人受傷、3人失蹤、3人死亡。這次的意外國軍海巡以及消防人員三方動員投入搜救工作,不過,有一名擅長水下救難的消防小隊長透露,其實消防員的水下救難訓練比較不足,裝備也欠缺全面罩和乾式防寒衣,消防員大多都是「先下水再說」,缺少正確的安全以及蒐證觀念

南方澳跨港大橋1日上午突然發生坍塌,加上疑似是油罐車落海壓到漁船,導致漁船起火,增加搜救困難。除了海巡以及消防人員之外,海軍也緊急啓動救援機制,派出3艘大拖艇、1艘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M8快艇、6名官兵投入水上支援,另外派遣13人水下作業大隊,攜帶8具潛水裝備前往進行水下搜救。

搜救人員1日深夜自遭壓在橋面下方的「新臺勝366號」附近水域,連續拉起兩具遺體,接着在搶救進入第16個小時的時候找到第三具遺體,不排除死者可能是新臺勝366號的船員。由於目前仍有部分船員失蹤,船東以及同鄉外籍漁工整天都守在岸邊關注搜救工作。

▼▲南方澳大橋斷裂瞬間。(圖/海巡署第一岸巡隊提供)

不過,有一名擅長水下救難的消防小隊長向《聯合報》透露,各縣市消防局其實並沒有專門負責水下救難的單位,領有潛水證照同仁不僅分散在各分隊人數也不多,近年來也只有不到百名消防員接受過公共安全潛水訓練,由於公共安全潛水任務形同刑案,救援時也得同步蒐證,但大部分的消防員都沒有相關的正確觀念,總是抱持「先下水再說」的想法。

該名小隊長坦言,目前消防員的裝備缺少全面罩以及乾式防寒衣,容易讓皮膚接觸到船隻油污或是屍體細菌,而且水下通訊設備也不足,同仁大多仰賴手勢溝通,加上沒有水下專用的破壞器材,只能使用手動工具,畢竟陸上專用的電動器材並不防水,總體來說,水下救援的工作其實並不安全,因此希望有關單位能透過這次的事件重新檢討消防員的搜救安全,做到整合、專責需求,這樣才能讓有限的資源充分被利用

生火了!連我媽都用到發光

相關新聞

快訊/南方澳大橋「尋獲第3具遺體」!搶救16小時...已知3死3失蹤

►「救我!」漁工狂拍窗!斷橋卡漁船怕爆炸…船東還原逃生過程

►南方澳大橋坍塌3死3失蹤 徐國勇:把握凌晨2點「最低潮」拖出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