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想象!貴州深山裡的古鎮,村民竟稱自己的祖先來自600年前的南京
貴州這個西南寶藏省份,雖然不及鄰省四川和雲南名聲在外,但同樣憑藉着自己獨特魅力讓無數人留戀。距離貴陽僅30分鐘高鐵的安順,就是貴州人珍藏的一座小城,它不僅是貴州最好吃的城市之一,也有無數風光無限的景緻,比如知名的黃果樹瀑布、紫雲格凸河、地下龍宮等,成爲遊客們的心頭好。
而安順還聚居着一支特別的漢族羣體——屯堡人,他們無論從建築、服飾,還是語言、生活方式上都沿襲着明代的文化習俗,被當地人稱爲“明代歷史活化石”。追溯其歷史,明代調北征南和調北填南在安順屯軍屯田,經過六百年的演變形成了如今的大明遺風。走進屯堡,總會恍惚以爲來到那個年代,視覺上具有極大沖擊。
這些大大小小的屯堡村落遍佈在黔滇公路以西,平壩區、西秀區、普定縣等範圍內,建立最早的鮑家屯、保存最完好的雲峰屯堡等都各具特色,其中天龍屯堡集中了所有屯堡的精髓,如果時間有限,不能一一探訪安順的屯堡,不妨先去天龍屯堡看看。
天龍屯堡位於平壩縣,爲西進雲南咽喉之地。初來天龍屯堡,外表看似粗獷,實則各種建築自成一體,街道縱橫交錯,粗中有細。石頭搭建的碉樓組成了一座座小的四合院,窄小石拱門僅容兩人並排出入,碉樓或圍牆上設有射擊孔,當年爲了方便屋內人觀察和攻擊入侵者專門留下,與住房合二爲一。
就在這石頭般的世界裡,卻處處可見江南建築元素,比如凌駕在溪水上的石橋、四合院的垂花木門、石雕的柱基等,極爲細緻精美,又營造出江南水鄉的靈動。
沈萬三,相傳是明朝富商,南京近三分之一的城牆都是他出資建造,甚至在寶島臺灣還尊稱他爲萬山財神。而在小小的天龍屯堡亦有他的故居,當年沈萬三隨軍到了雲貴,在天龍屯堡低調地度過了三年,其子沈茂更是隱姓埋名避難於此。這裡算是沈萬三最後的家園。現在屯堡裡最別緻的建築便是沈茂的居住地,同樣遍佈江南元素,那是他魂牽夢繞的故園。
除了建築之外,屯堡人的服飾也頗爲搶眼,總能看見三三兩兩身穿藍色寬袍大袖,用或白或黑色布巾包住前額的婦女坐在自家門前做手工。這種裝扮便是叫做“鳳陽漢裝”的明朝服飾了,也是由江淮一帶傳過來。它最大的特點便是無冬夏裝之分,只在內部增減衣物,幾百年來在外形上並無太多改變。
有趣的是,我在查閱資料時,發現屯堡人常被稱爲“苗頭鳳”,這種稱呼源於屯堡人特色的服飾與頭飾,以及誤認爲他們是苗族的一個分支。實際上“鳳陽漢裝”與苗族傳統服飾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標誌的長袖大衫,簡潔樸素的圍腰,方便勞作又美觀。
在跟屯堡婦女攀談的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是她們的口音,發音快且帶着捲舌音,聽起來很有軍人的陽光之氣,又像在唱戲,她們叫未出閣的姑娘叫“小娘娘”,也會說kao(敲)打,頗具“吳風”。詢問祖籍是哪裡,大多數會說來自南京應天府。
與鄉愁相連的,還有天龍堡的特殊曲藝——地戲,這種源於江淮地區流行的儺戲,被明朝時赴戍邊的將士們口口相傳而來。儺戲,最初俗稱跳大神,現在演變成了貴州以娛樂爲主的“絕版”地戲,在江淮地區已不常見了。
傳統的地戲一年只跳兩次,正月裡跳爲了迎新春,七月裡跳爲了賀豐收。隨着天龍屯堡遊客增多,演武堂每天都會有表演,主要上演《三國演義》和《精忠說岳傳》裡的片段。雖然每次只有10多分鐘,但演員們邊唱邊講很是熱鬧,那些傳神的面具也更加鮮活起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