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鼠蹊部凸一塊 醫師開3小洞手術當天就下牀

呂仕彥表示,腹腔鏡修補的優點在於傷口小且美觀,不需切開鼠蹊部的肌肉。(北榮新竹分院提供/邱立雅竹縣傳真)

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外科醫師只需利用3個微小的傷口,就可以修補疝氣。(北榮新竹分院提供/邱立雅竹縣傳真)

70歲的吳先生兩年前左側鼠蹊部疝氣接受過傳統修補手術,最近右側鼠蹊部在工作後發現有一凸起物,於門診檢查發現是右側鼠蹊部疝氣,吳先生選擇了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術後當天即可下牀,疼痛程度跟兩年前比大幅減輕,回診時傷口小且復原良好,讓吳先生相當滿意。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泌尿主治醫師呂仕彥表示,疝氣英文「Hernia」是源自於拉丁文rupture,指的是本來在體腔內的器官突出到體腔外。而腹股溝疝氣就是人體最常發生疝氣的部位,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墜腸」或是「脫腸」,發生率約5%,以小孩或老男人最常見,且男性多於女性。病人會感覺在腹部用力如咳嗽、解便、運動時,在腹股溝會突出一個腫塊,伴隨下墜、疼痛等不適感,需要躺下休息或是將腫塊推回去纔會緩解。

因爲疝氣形成的主因是腹壁結構上的薄弱,沒有藥物可以改善,只有外科手術才能加強。呂仕彥表示,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外科醫師只需利用3個微小的傷口,就可以達到修補疝氣及透過人工網膜達到腹壁加強的目標。

與傳統手術相比,呂仕彥表示,腹腔鏡修補的優點在於傷口小且美觀,不需切開鼠蹊部的肌肉,大幅減少術後痛感與止痛藥的使用。減少住院天數,讓患者迅速回到工作岡位。術中對於各種類型的鼠蹊部疝氣都能清楚檢視並修補。針對復發型疝氣,可以避開之前手術造成的沾黏。

每個病人的實際狀況因人而異,若懷疑自己可能有腹股溝疝氣時,務必前往泌尿科門診檢查,呂仕彥建議手術前還是需要經由醫師仔細的評估與討論,如此才能得到最完善的治療與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