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大了!香港人開始搶佔深圳各大醫院
香港賺錢,深圳花,花完還能笑哈哈!
這不是一句空話。
3月香港復活節假期第一天,羅湖口岸被香港人堵得水泄不通。
火爆程度,堪比春運。
據統計,平均每個香港人一年要往返深圳7次以上。
除了吃喝玩樂,香港人來深圳還有一件大事要辦:看病。
有網友直呼體驗過深圳就醫後,回香港都不適應了。
甚至連深圳的社保,香港人都搶着買。
爲什麼香港人會“捨近求遠”,北上就醫?
在香港流傳着一句話:“在香港,無論是誰,都不會因爲沒錢而看不了病。”
的確,香港的醫療體系中,公立醫院基本免費。
但你必須是合資格人士,也就是有香港身份證的人,才能享受。
以一位香港網友的住院清單爲例。
假如你是合資格人士,住院兩天的公立醫院總收費315港幣:入院費75+120/天*2天。
120港幣包括一日三餐,和期間產生的所有醫藥費和檢查費等。
關鍵辦理入院時,無需交押金。出院時,才交出院費。
如果你不是合資格人士,那你將多掏一萬多塊。
所以,公立醫院的收費對有香港身份證的人很友好。
即使你是合資格人士,並不代表看病就一帆風順。
最讓人吐槽的是:在醫院,能讓你等到“麻”。
在香港公立醫院看病,都是預約制。
大醫院都是沒有掛號處的。
通常,你只能先去政府診所。
如果醫生認爲病得嚴重,沒能力處置,纔會開轉介信。
這時,公立醫院纔會接收你。
但是,你要排隊。
專科門診分爲緊急、半緊急和穩定。
緊急的,1-2周內見到專科醫生;半緊急,1-2月;非緊急的,那就不好說了……
接下來,檢查要等,做手術也要等,就這樣等上了好幾年。
根據醫管局的統計,現在等得最久的是全關節置換術,最長要等6年。
網上有個梗:等排上兒科CT,孩子都三歲了。
這樣看來,一點不假。
去年,有一則新聞轟動全港。
一位58歲女病人發燒,在急診通宵等待12個小時後,昏倒在廁所,最後搶救無效身亡。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私家醫院,但就是“貴”。
比如,掛號費1500元,每天住院費2500元左右,胸腹CT檢查7000左右……
所以,去私家醫院的基本都是有錢人。
香港人李先生患疝氣後,先去了公立醫院,的確免費。
但被告知排隊手術得等6年,要等到2029年。
如果選擇私立醫院,可立即手術,但要支付8萬元。
無奈之下,李先生前往港大深圳醫院看病。
當晚,他被安排了手術,2天后出院。
深圳醫保報銷後,只自費2000塊。
回港後,他把此事發到了網上,引得很多香港人來內地就醫。
在香港,拔一顆智齒要1500左右,排隊N年。
有香港人使用深圳醫保拔智齒,報銷完只要149元,差價十倍。
這還不算時間成本。
“我在大陸所有體檢項目查完一遍,香港這邊還沒排上隊。”
相較於香港的看病慢和貴,內地看病實惠又方便,這無疑成爲了香餑餑。
有人會說香港地方小,資源緊張,纔會出現就醫窘境。
那麼,我們放眼全球大國,再來看一下。
網上有種說法:在美國,窮光蛋也能得到免費治療。
果真如此嗎?
實際上,美國是唯一無全民醫保的發達國家,並阻止公民使用免費醫療。
美國導演邁克•摩爾拍攝的紀錄片《醫療內幕》,犀利地揭露了美國醫療體系的黑暗和腐敗。
影片開頭,一個叫亞當的男人在自己縫傷口。
因爲他丟了工作,也沒醫保,去不起醫院。
像亞當這樣的人羣佔美國人口的16%。
他們既不符合吃免費公保,又擔負不起商業保險,就成了無保戶。
爲什麼美國會有這麼多無保戶?
美國醫保大致分爲兩類:一類是公共醫保,可以得到免費服務。
但僅限於65+退休老人和殘障人士。
另外,傳言窮人拿着白卡免費看病的,是針對低收入人羣的聯邦福利。
但能否免費看到病,要看運氣。
一是排隊時間長,二是特殊藥物不在免費清單上。
所以,病人很可能等死,也可能得不到有效治療。
另一類,是商業保險,繳費較高。
然而,就算有醫療保險的美國居民,同樣也沒得到好的醫療服務。
有些受害者,反而是買了商業醫保的人。
影片中的史密斯夫婦,一個報社編輯,一個機械師,妥妥的美國中產。
但很不幸的是,老公得了心臟病,老婆得了癌症。
因爲藥費太貴,保險理賠很快花光,他們直接破產。
爲了治病,他們被迫賣掉房子,搬到女兒家的儲物室居住。
他們還算幸運,畢竟保險公司賠付了。
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就沒那麼走運。
保險公司是要賺錢的,爲了降低風險,會以各種理由拒絕出售保險。
比如,1米83小夥118斤,因爲太瘦,被拒;1米55的小妹妹,160斤,因爲太胖,也給拒了。
這些買不到保險的人,就會成爲無保戶。
可他們還不是最慘的,畢竟健康。
最倒黴的就是得了大病,急需錢做手術的人。
可保險公司連這些救命錢也騙。
翠西的丈夫患上了白血病,幸運的是,與崔西丈夫的弟弟配型成功。
他們想移植骨髓,卻被保險公司否定了。
最終,翠西的丈夫去世了。
一個叫琳達的醫生向邁克•摩爾爆料,自己曾是保險公司的醫學觀察員。
她能決定是否給客戶批錢救治。
醫保公司會設定10%的拒賠比例,而你拒賠比例越高,業績就越好。
她在一次聽證會上做了懺悔,承認給公司省了50萬美元,結果害死了一個病人。
實際上,保險公司還專門養了一批人。
當客戶提出索賠後,他們立馬找各種理由,撤銷保單。
“讓人拿不成保險金的列表有多長?”
“能把房子繞一圈!”一位保險公司僱員回答道。
鏡頭裡,那些身患重症的病人被拒絕賠付後,只能眼睜睜等死。
如果沒有保險,救護車不敢叫,做個心臟搭橋78000美元,治個小病也能破產,這絕非子虛烏有。
除了治療費用高以外,美國藥品價格更是高到離譜。
美國允許藥企自由定價,政府不得干預。
紀錄片中,一個美國女人在古巴診所裡,聽到自己用的藥在美國賣120美元,在這裡只要5美分時,直接失聲痛哭。
這背後還有着龐大的利益集團在瓜分蛋糕。
總之,美國的醫療制度更多是服務於富人。
美國公共衛生協會的喬治·本傑明坦言:“我們花的錢比任何國家都多,卻得到最糟糕的壽命!”
美國的醫療體系正在成爲美國人心中的痛。
紀錄片中,邁克•摩爾爲了對比,特意去了加拿大、英法等國家。
其中,有一個加拿大人去美國旅行,途中得了頭部疾病。
治好回國後,他收到了一張60萬美元的賬單。
他說:在加拿大,可一分錢也不用花。
加拿大是全球公認的,擁有最好的醫療保健體系的國家之一。
它的免費醫療也是爲人所津津樂道的。
但人們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重稅。
菲沙學會的一項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加拿大六種類型家庭支付的公共醫療保險平均金額從5373加元到17039加元不等。
比如:有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收入爲169296加元的家庭,將支付約16950加元的醫療保險費。
加拿大單身人士將支付5622加元。
這些數字只反映了公共醫療保健的成本。
菲沙學會衛生政策研究主任Bacchus Barua說:“加拿大人通過各種稅收爲醫療保健支付了大量資金,只是不直接爲醫療服務付費。”
像加拿大等歐洲國家採用了重稅的醫療體系後,政府的財政負擔是非常大的。
英國就曾深陷歐債危機,北歐國家也多次爆發金融危機。
免費醫療的背後,同樣面臨着看病等待時間長的問題。
據加拿大媒體CTV News報道:去年一年內,有超過130萬加拿大人掛號後,未獲治療,離開急診室。
在加拿大最怕牙痛和骨折,因爲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忍痛”。
難怪,加拿大華人圈裡都盛傳:有大病趕緊買機票回國治,等你康復歸來,加拿大的病友還沒輪上見醫生呢。
那麼,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實現免費醫療?
除了像加拿大那樣重稅,還有就是像朝鮮和古巴那樣,全面實行公有制。
所有企業利潤歸國家,國家再平均分配。
但這種做法有個弊端,會阻礙經濟發展。
還有鼓吹實現了全民免費醫保的國家,到底又有多少水分呢?
就拿印度來說,你願意去享受它的免費醫療嗎?
想想硬件和軟件,還有醫生的態度。
估計你去一次,永遠不會想去第二次。
所以,不要過分高估了西方國家的醫療福利,而低估了我們國家的醫療福利。
去年年底,一位塞爾維亞小夥對於自己在中國看病的經歷是讚不絕口。
他被面部疼痛折磨多年,曾看過20多名塞爾維亞醫生和美國醫生,都沒有找到病因。
他抱着試試看的態度,走進了青島黃島中心醫院。
接下來,所有的經歷都讓他覺得“哇塞”。
他下午2:00到達醫院。
掛號之後,根據醫生建議,做了CT檢查,沖洗了淚管,總共耗時50分鐘。
沒想到,還有一個驚喜,就是當天能拿報告。
整個治療過程結束時,才4:45。
他共用時不到3小時,花費416人民幣(約58.64美元)。
最讓他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我是外國人,既沒有中國醫保,也沒有提前預約,中國醫院太神奇了!”
塞爾維亞是南歐國家,也有不錯的公共醫療。
但光預約就要兩週,整個過程至少一個半月。
爲此,他將自己的經歷分享到網絡後,各個國家的網友都震驚了。
一位德國網友說:“背痛了15年,後來去上海檢查,發現腎臟已經壞掉了。”
一位美國網友表示:“未來想搬到中國的某個小城市養老。”
還有一位網友總結說:“中國或許是發展中國家裡,衛生保健設施做得最好的。我親身體驗過他們系統的高效,就像路邊的麥當勞滿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
在中國,看病基本一天可以搞定,還能自選醫生。
中國醫生的優勢在於,每天要面診很多病人,臨牀經驗更豐富。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裡的吳秀波來美國前,是北京大醫院的大夫。
對於湯唯的病情,與美國醫師產生了分歧,並被質疑專業性。
吳秀波氣憤地吼道:“我曾經一天看的病人比你一週看的病人還多。”
在《非正式會談》的一期節目裡,西班牙嘉賓功必揚聊起中國醫生醫術高超,引起在場所有老外共鳴。
一位黑人朋友立馬附和:“抽血扎針很厲害,不管你多黑,都能一次扎準。”
原來,我們早已習慣的看病方式,但在老外眼裡是這麼厲害。
如今,中國有14億人口的龐大基數,可人均壽命已趕上美國。
還有新農合,讓中國8億農民的健康有了保障。
這些不都體現了我們的醫療體制的先進嗎?
任何一個國家的醫療體系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能三角形:快、好、便宜。
在有限條件下,中國兼顧高效和便宜,並且儘可能服務好,實屬不易。
但我們相信,中國的醫療制度肯定不會止步於此,肯定會越來越好!
本文作者 | 剝開的四季豆責任編輯 | 淡淡翠策劃 | 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