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傷兒一度「直視太陽沒反應」 1狀況惹媽路邊淚崩

視覺皮質損傷,讓李小弟的眼睛看得到,但腦部無法讀取資訊。記者賴昀岫/攝影

今年5歲的李小弟在7個月大發生腦傷,過了急性期發現孩子不會追視,甚至眼睛直視太陽而沒反應,檢查發現是視覺皮質損傷,無法透過藥物或手術治療,也就是眼睛和大腦無法連結,每次視覺電位結果都沒有波形、沒有數據,不過,近期醫師告訴家長,「媽媽加油,出現波形了」。那天,李媽媽在路邊哭了10分鐘。

李小弟在7個月大時發生腦傷,李媽媽說,孩子原本是家人走到哪、眼睛跟到哪,但腦傷急性期過後發現孩子不會追視、對光沒有反應,檢查發現是視覺皮質損傷,眼睛看得到但腦部讀不到,也就是「視而不見」,現階段沒有立即有效治療,只能讓孩子慢慢成長,看有沒有突破的機會。

李媽媽當時把孩子抱到大太陽下,直直地盯着太陽。這樣不同於常人的反應,「其實滿沮喪的」,她說,因爲每年的檢查都沒有反應,但5年來仍要求自己與同住家人要告訴孩子「你看」,因爲腦性麻痹的小朋友,身體已被外在因素侷限,甚至一度要使用鼻胃管,但相信每個這樣的孩子身體裡,都着很勇敢的靈魂,而一句句辛苦了的背後,是旁人無法真正得知的心酸。

李媽媽說,李小弟從需要鼻胃管進食,到現在可以自己吃好吃的食物,也會開始尋找爸爸媽媽在哪裡,對家長而言是一劑強心針;而先前視覺電位結果總讀不到數據,在一次次期待和失落之後,他們來到臺大兒童醫院,準備做視覺復能課程,當眼科部主治醫師侯鈞賀告訴她,「媽媽加油,出現波形了」,當天推着孩子到1樓吹吹風、在路邊哭了10分鐘,因爲終於有突破了。

至於1歲2個月大的「琥妹」,則是先天性雙眼白內障患者,滿月時左眼有小小反折光,媽媽Albee當時以爲是燈的反射,但卻忽略自己有單眼白內障的狀況,她說,大部分家長會看到小朋友一直跌倒,或是不願意走才發現孩子有白內障。

有特殊就醫需求的身心障礙孩童及家長,因爲害怕就醫或缺乏相應的輔助就醫資源,而錯失了接受黃金治療期或視覺復能的機會。衛福部在111年擴大辦理「特殊兒童及青少年視覺復能計劃」,並委託臺大醫院承擔「復能據點暨管理中心」的角色,希望幫助更多像李小弟和琥妹這樣的孩子和家長。

「琥妹」是先天性雙眼白內障患者。記者賴昀岫/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