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再轉型 唯有掉頭

即將上任的賴總統宣告,將推動包括啓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的「淨零轉型五大策略」,並形塑淨零永續綠生活。

回頭看蔡政府過去八年的「第一次能源轉型」成績單,不僅和宣示的「確保電力供應穩定,兼顧降低空污及減排」目標相去甚遠,連一直標榜的風能與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百分比增幅,也比不上宣示轉型前的數字。

顯然如今再轉型,唯有掉頭,纔可能讓臺灣從奔向不永續的斷崖扭轉過來。而賴總統尤應視屆齡的協和火力電廠爲展現與落實其所宣示「深度節能」及「形塑淨零永續」的關鍵機會。其中,宣佈廢止原配合電廠擴建的天然氣第四接收站計劃,並將低碳發電與供電電網整合到該電廠當中,不僅可展現追求淨零排放目標的決心,更是力爭永續臺灣的務實作爲。

永續電力轉型策略,在技術上不外包括需求端的節能、供應端的發電效率,及以各種再生能源與延役核電,取代化石燃料。如此轉型,纔可望朝向兼顧社會、經濟及環境三層面的永續目標。

全球脫碳過程中,各國各有其獨特之處,因爲此轉型,必然會受到當地的社會與經濟狀況所影響。接下來,臺電同時要面對的挑戰,包括持續成長的供電需求、持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以及符合淨零碳排的全球氣候目標。

而此整體上,無非在於從原本以煤與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爲主的發電,轉型到再生能源、低碳核電及潔淨轉換技術的組合。而接下來的大規模再生能源滲透,必然需要發展一套先進儲能、高效率能源轉換,以及能吸納各種不同再生能源的穩定且具韌性之電網技術。而此能源轉型,也將包含在社會結構上轉到在次系統上具永續性的社會;例如引進低碳的電與氫到運輸系統當中,即爲永續能源轉型所不可或缺的策略。

臺灣接下來的能源轉型,亟需一套能加速將充裕卻斷續的再生能源最大化的永續組合。透過此供電系統,可將成本及對環境造成的衝擊減至最低,並能兼顧品質、穩定性和彈性。其中需要用上的包括能減少乃至負排放的、結合生物能源的碳捕集與儲存等技術。

對於臺灣,生物能是各種再生能源當中最具開發潛力,卻長期被忽略的。根據國際能源總署預估,到二○六○年之前,在攝氏二度的情境下,生物能將提供大約一成七累積減碳;並在超越攝氏二度的情境下,提供大約二成二的額外累積減碳。歸納生物能符合臺灣永續目標的理由,主要在於其爲既有、具多重用途、易和既有基礎設施整合、易儲存;可協助風、太陽等再生能源擴充,以及和碳捕集與儲存結合,尚可帶來負碳排放。

臺灣生物能來源的初步規畫,例如協和電廠搭配鄰近原深澳電廠及港口,以環島船運爲主,收集源自全臺農、林、產業等之殘料,經過選別、加工成爲以發電爲主的不同等級與類型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