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真沒看懂《繁花》!盤點那些藏在飲食裡的秘密劇情

《繁花》的飲食裡,全是戲啊!

“獨上閣樓,最好是夜裡。”

這閣樓吱呀吱呀地響動,細微入至又撩人心絃,最後竟振聾發聵,從2023年的年尾響到了2024年的年初。

剛進入2024年,跨年神劇《繁花》的開播,讓上海人紛紛提前有了新春的氣氛,奔走相告,評頭論足,每一個細節都能挖地三尺。不響,成了最大的響動,大有當年播出《上海灘》,阿姨爺叔們聚在街心花園,爲許文強與馮程程爭執嘆息的勁頭。

一飲一啄,皆是好戲。 圖/電視劇《繁花》

從上世紀80年代到今天,半個世紀過去,這個潑天的鬧猛(熱鬧),我們總還是要軋一軋的(參與),宏大敘事且不去談,不如,就從一碟一盞、一飲一啄,去看一看繁花的精緻,再會一會上海的風情。

個是上海寧自家的故事,也是阿拉歡喜的舊辰光。

早飯:叫醒上海人的,是陶陶的豆漿油條與寶總的泡飯

都說早餐最具人間煙火氣,也是最能體現不同地域特色的吃食。

香死特寧的上海生煎。 攝影/lucky是個拍妻黨

《繁花》第4集,夜東京蹭飯三人組一早碰頭,陶陶、葛老師兩人,只憑幾個動作和手裡拎的豆漿油條便知道,這是上海了。

通常六點鐘不到,伴隨着晨曦從吳淞口撒進來,一晚上“不響”的上海弄堂,要不了半個鐘頭,鬧猛起來。阿婆爺叔,提了竹編的菜籃頭、或者絨線袋,老裡八早就趕好了菜市場,買好一日的小菜,順便帶兩隻菜饅頭、肉饅頭,或者兩客生煎,慢篤篤的走回來。

豆漿油條就是上海寧的早飯辰光 。 動圖/電視劇《繁花》

也有男人女人們未曾梳洗,最真實或蠟黃或慘白的臉上捲了髮捲或叼了煙,包租公和包租婆一般,拿了一小口鋼精鍋子,買好了豆漿,再抓了兩副大餅油條。陶陶、葛老師、菱紅這種平日裡懶散的蹭飯三人組,吃這個自然是最適合不過。

是的,上海人吃油條,是要和大餅搭配起來,拿鹹燒餅中間折起來,包住兩段油條,此爲一副。所謂滬上早飯四大金剛:大餅、油條、豆腐漿、粢飯糰,這裡就算是三缺一了。另外那個粢飯糰倒是被汪小姐這種上班族拿着邊走邊吃,走到單位了都還溫熱着,訴說着打工人的迫切。

滬上早餐四大金剛。 攝影/lucky是個拍妻黨

而13集的一個鏡頭,紅牆磚上懸掛着的光明隨心訂奶箱、公交車上的光明橫幅廣告、主人公們分享的光明鮮奶、冰磚、光明牛奶棚的蝴蝶酥……同樣深深刻在了上海人的DNA裡,它們不僅僅是道具,更是幾代上海人的情懷和記憶。

光明冷飲,沒人能拒絕 。 動圖/電視劇《繁花》

這個始肇於1911年,建國後51年正式創立的“光明”品牌,實實在在的是上海人的“自家小囡”,17集裡范志毅範大將軍厲害吧?哇啦哇啦在工廠指點完江山之後,一樣要偷背子身,偷偷吃兩口大光明冰磚,消消火、壓壓驚的。

除了冷飲,光明面包也是上海老字號 。 圖/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當然,一大清早,上海人最常見的,還是泡飯——只不過也確實沒幾個人能有寶總這般講究,要七寶的糟魚、川沙的雞爪、朱家角的醬菜、崇明的糕團來伺候。上海尋常人的泡飯,大多是爹爹姆媽拿隔夜的剩飯——一定要是剩飯,啥寧(什麼人)拿新鮮米飯燒泡飯,個麼(那麼)一定是巴子(傻子),要拿了小鋼精鍋,倒了開水,火上燒燒滾,熱氣騰騰。

假使家裡櫥櫃裡還有剩的素小菜,個麼倒了一道,燒燒鹹泡飯、菜泡飯吃吃好了。當然,一般會拿兩塊乳腐、一小碟揚州醬菜,比如乳黃瓜、寶塔菜一類,再來一撮肉鬆撒在泡飯裡,更講究點麼,剝兩隻皮蛋,用麻油味精醬油拌好,筷子從中夾開,半凝固的皮蛋蛋黃融在醬油裡,拿皮蛋醬油拌拌泡飯,哈靈(好極了)。

寶總必點菜——泡飯 。 攝影/《繁花》劇照

據說,繁花中爲了那一縷泡飯蒸騰的熱氣,劇組在旁邊燒了泡飯,再找了那一套講究的蓋碗,多次把寶總燙了個一激靈——王導看來確實是有上海人的DNA,明白這一碗泡飯的魂魄,全系在這股熱氣上了。

就這麼一頓早飯,從南市區老城廂的弄堂,到南京路上的石庫門,再到外灘上的海關大樓門前,幾乎也都是一樣的,吵吵鬧鬧、蒸汽騰騰。上海人的一天,就這麼開始了。

早餐攤是上海人開啓一天好心情的正確打開方式。 攝影/lucky是個拍

午飯:除了寶總與汪小姐,經典CP還有排骨年糕

相比早餐的煙火氣,晚飯的大排場,中浪廂的上海人,似乎吃什麼都是可以的,要麼吃吃麪、排骨年糕,方便簡單,要麼幾個朋友,店裡炒幾個本幫小菜,也算熱熱鬧鬧。

排骨是排骨,年糕是年糕。 攝影/lucky是個拍妻黨

先港排骨年糕吧,當然正經的只有一隻牌子,鮮得來,最早誕生在西藏南路,也有了100年的歷史,上世紀90年代,鮮得來在西藏路已經有了蠻大的門面,一客排骨年糕,兩根年糕一塊排骨,都是用五香調料和麪包粉裹好油炸,要麼蘸蘸辣醬油,要麼是辣火醬——其實不辣,蒜蓉鹹甜。這麼一客,年糕粘甜爽口,排骨鹹香酥脆,適適意意,足夠頂一頓飽勒。

排骨年糕麼,吃起來簡簡單單,但倒也不是那麼簡單,兩樣似乎“不搭界”的東西,共置一碟,也打出來一番不小的天地,大概,這便是劇中寶總與汪小姐這對CP的隱喻吧。

可排骨和年糕分明是一對最佳CP。 攝影/lucky是個拍妻黨

類似的草蛇灰線、飲食男女,劇中也是不少,圍繞着寶總的感情線就總有美食相伴:與雪芝一起的洪順興大涮鍋,是時代的迴應,也是人潮涌涌中不識真面目的錯過;與玲子的泡飯,是上海人“做人家”(會當家)的樸素安心,也是商海里提不起的私家情懷;與李李的熱氣羊肉,則是南人北客的共冶一爐,也是迴應當年,卻又不似當年的曖昧情緒——

初戀最是美好,就像大涮鍋,朦朧而又熱烈。 動圖/電視劇《繁花》

類似情節,導演不會說,演員也不響,全在一飲一啄,慢慢品味,也不知是對是錯。

說完排骨年糕嘛,還是要說說本幫菜,個麼,該提一提進賢路了。

真實世界裡的進賢路,是沒有夜東京的,但是卻有上海灘早年的本幫菜四大天王,即便到今天,一樣猶有餘威,那便是蘭心、春、茂隆、海金滋四家,雖是如今各自有了發展,當年也都是一家家小小的四五張臺子開起來。

上海人鍾愛的本幫菜。 圖/深圳吃貨小分隊

菜式麼,大概都差不多,草頭圈子(苜蓿豬大腸)、響油鱔絲、椒鹽排條、蔥烤大排、油爆蝦、醃篤鮮、毛蟹年糕、紅燒肉……本幫菜的甜鹹並舉、濃油赤醬,在這裡都能找到最好的註腳。

據上海知名美食家老波頭的介紹呢,上海菜的甜,是源自蘇、錫、常的口味;而鹹,是因循了浙江寧波的習慣;而濃油赤醬的技法,則是安徽人的一貫作風。可見百年來,上海的極大吸納能力,這麼一個周邊移民組合起來的城市,嘴巴上看似傲嬌,卻早早的將各地口味搬上了自家的餐桌。

上海本幫菜就是這麼海納百川。 圖1,2攝影/兔子芽_

想來,夜東京的“本幫懷石料理”雖是劇中杜撰,但也深得這本幫三味,據說,有近20萬的日本人在上海工作和生活,哪一天,真有個老闆娘做出來這生意,也是完全情理之中吧。

上海人當然也是愛吃麪的,第4集裡魏總的黃魚面,看得人不免莞爾,90年代的上海,要說起來,黃魚還不是什麼值銅鈿的物事(值錢的東西),拿來搭面,規格檔次,實在遠遠比不過蘇式面的講究了。

魏總,儂吃勿吃黃魚面? 攝影/lucky是個拍妻黨

上海人吃麪,當然是愛蘇式,自己家多見的,菜湯麪、爛糊肉絲麪、辣肉面、炒麪,個麼吃吃也就好了。倒是有一樣,也有點特色,19集裡,寶總和玲子籌備夜東京開業,拿了兩盒子四如春的冷麪,大冬天裡看得人心頭一熱,喉頭一動,屈指算算,還有半年才吃得到。

上海的冷麪,多用蒸麪,拿花生醬調好的醬汁,配了米醋和辣油,要講究一下澆頭的,多見額麼,青椒肉絲、茭白肉絲、雞絲。嗯,想想都流饞唾水——在上海,冷麪上市,是需要新聞報道一記額,個麼,現在,只好學寶總,不響。

下午茶:凱司令的奶油點心,連爺叔也沒辦法拒絕的舊情

上海寧,當然是歡喜洋派的,80年代伊始,伴隨着改革開放的到來,沉寂不響了十來年的弄堂裡廂,就出現了薩克斯風的悠揚,搭配着咖啡的濃香,以及南京路、淮海路上下午茶吃點心、吃糕點的風尚。

國際飯店就真是上海人不可割捨的老店 。 攝影/何琦

14集,梅萍好不容易上位,急忙上門拍爺叔馬屁,專門買了凱司令的點心,懂經額(很懂哦),我猜猜,多半是摜奶油、巧克力哈鬥,或者栗子蛋糕幾樣。只有這些精緻點心才襯托出梅萍試圖討好爺叔再拉攏寶總的急功近利。

吃得人嘴甜舌滑,誰會不愛呢? 動圖/電視劇《繁花》

其實,大概率來港(講),可以給梅萍指點指點,還有一樣點心,爺叔多半也會喜歡吃,從和平飯店出來,走不到2公里,從南京東路走到南京西路路口,那裡有國際飯店的蝴蝶酥,就算到現在,一樣是排隊幾個鐘頭纔買得到。

大概,這個纔是上海人的特別之處,上年紀的人講究一邊“做人家”(會過日子)——平日裡淘淘泡飯,能省幾鈿是幾鈿;一邊“擺派頭”——但凡出門,一定是衣裳筆挺、頭勢清爽。不信,現在去一些飯店看,多有站着等位的老人,西裝三件套,拿了“斯蒂克”,也不響,就靜靜站在旁邊,等儂吃好讓位。

平常做人家,偶爾擺派頭 。 攝影/傅鼎

上海的下午茶,是能看到不少“老克勒”的氣派的。

晚宴:現實中的爺叔,可能一輩子也不曾踏足黃河路

晚宴,是《繁花》的重頭,說之前,先來猜一樁事體,黃河路嘎鬧猛(這麼熱鬧),你們猜猜,爺叔會不會去吃過飯呢?答案是,在真實世界裡,應該不會。

其實,現在問問各家的長輩們,估計,真跑到黃河路上吃過飯的,也不多。現在,當然順了繁花的東風,大家都知道,黃河路上並沒有至真園,有的是苔聖園,以及如今名頭蠻大的小南國。

至真園原型—— 黃河路苔聖園。 攝影/傅鼎

真正90年代的黃河路,商賈雲集,風貌與劇中相比,幾無二致。據說,是在這裡,上海寧第一次見識到了,什麼是生猛海鮮,而劇中的椒鹽大王蛇,則是小南國打天下的利器。黃河路自誕生起,就是對標香港,將商業社會的濃烈慾望,毫無遮掩地鋪排在門面上。

於是,各地遊客、埠上商賈、過江猛龍、本地掮客,紛紛在這裡交錯。吃什麼,不重要,也重要。港粵菜式,首次在上海掀起風浪,而每個菜叫出來的價錢,纔是這裡人們喧囂於口的熱點。

你彷彿點燃了我心中一把火。 動圖/電視劇《繁花》

劇中的霸王別姬、仙鶴神針,雖是杜撰,但也未嘗沒有原型,在《繁花》小說裡,金宇澄同樣貢獻了一份菜單:

第28章

當夜菜單(本埠吃客沈爺擬定):

八冷盆:上海清色拉,四鮮烤麩,鹹雞,馬蘭頭腐皮卷,鎮江餚肉,舟山泥螺,老醋蜇頭,蜜汁叉燒

十熱菜:至真園一品清蒸刀魚,明前龍井蝦仁,田螺塞肉,草頭圈子,塘鱧魚燉蛋,金牌紅燒肉,油燜筍,蠔油牛肉,香菇菜心,冰糖菜花甲魚

湯:春筍醃篤鮮

兩點心:老闆娘秘製春捲,蘇北老母雞湯薺菜小餛飩

甜品:水果羹

這份菜單,分明還是上海樣子,與黃河路本身面目稍有不同,還是樸素了些,小說與劇集兩者一中和,大概方是本來面目。也正是因爲這份黃河路的浮誇,當年的不少上海人,其實是有些敬而遠之的,視爲“不正經”、“暴發戶”。

圖1 仙鶴神針;圖2 霸王別姬;圖3 椒鹽大王蛇 圖/電視劇《繁花》

當然,在黃河路吃飯,吃的也不是飯菜,而是人情世故。否則就不會有離開27號的汪小姐訂不到包間的局面。而像爺叔這樣的老神仙,真有生意局面要請客,個麼多半還是去梅龍鎮、新鎮江、甚至功德林以滿足吃素的需要。

阿拉爺叔是最有派頭的 。 圖3攝影/李源文

至於寶總和李李大談生意的熱氣羊肉——新蘭居,則必然是新梅居的化身了。寧海東路一條街,都因此而喧囂鬧猛起來。要港起來,熱氣羊肉似乎是劇中最不上海的一樣吃食了,分明是北派的腔調,同樣的爐子,點了炭火,同樣的芝麻醬做蘸料主角。

但其實,涮羊肉到了上海,還是有幾分不一樣,所謂熱氣,並非指那爐子裡的氤氳,也不是廣東人吃了羊肉會“熱氣哦”,而是指未曾冷藏、冷凍過的新鮮羊肉。

熱氣羊肉,關隘在於熱氣 。 動圖/電視劇《繁花》

據說是因爲新鮮羊肉切下時在冬季露天中會冒出熱氣,爲了與不冒熱氣的凍羊肉卷兒區別,因此才就有了“熱氣羊肉”這個叫法,而吃口上,比進過雪櫃的羊肉,自然是更鮮嫩爽口。那麼,幾盤羊肉,黃酒搭搭,冬日裡,吃出一身毛毛汗,渾身通透。

寶總與李李,吃過熱氣羊肉,浮浮沉沉,幾番交錯,總要走出黃河路。阿寶港,他長在思南路,附近桃江路是普希金的底子——劇中那座銅像,正是在汾陽路、岳陽路和桃江路的街心三角,這是上海的底氣,從前至今,滄海桑田,沉默不響。

但是羊肉吃多了真的會“熱氣哦”。 圖/電視劇《繁花》

普希金寫,一切終將過去,而那過去了的,都會成爲美好的回憶。

最終結尾,潘經理說:不響最大,這不響,是繁花的文眼,要我說,不響麼,是態度,是腔調,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吃吃喝喝,不聲不響,纔是最大。

彩蛋:《繁花》中的港片宇宙,王家衛致敬了這麼多香港電影

《繁花》雖然講的是上海故事,但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因其重要的經濟及流行文化風向標的地位,自然也把港風吹到了寶總等一干人的生活場景。而王家衛也在《繁花》中多次致敬了那個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我們用放大鏡,從《繁花》中搜出了這8處彩蛋。

1.《跛豪》

第1集寶總被人開車撞傷後,選擇從醫院消失並找地方躲了起來。因爲車禍,寶總暫時性的跛了一隻腳,並用上了文明棍。

圖/電視劇《繁花》、《跛豪》海報

當鏡頭切到32分25秒的時候,爺叔正與郵票李討論車禍,爺叔背後的《跛豪》海報,恰好暗示了寶總這一系列動作:《跛豪》的主角吳國豪正是因爲被仇家追殺而跛了一隻腳,也在藏身之後逆風翻盤。

2.《英雄本色》

王家衛在第6集就劇透了大結局!第6集寶總約了蔡司令和開車撞他的髮根兒子阿四一起和解,並給了阿四一塊地,在回憶往事的時候,寶總背後的《英雄本色》海報也暗示了《繁花》劇情走向:

圖/電視劇《繁花》、《英雄本色》海報

阿杰的父親(映射髮根)因爲受阿豪和小馬哥(映射寶總)連累,而被奸人害死,小馬哥也因此跛了一隻腳,阿杰一直在找阿豪和小馬哥的麻煩,最後三人撇除成見,合力將奸人反殺(用浦東那塊地換來麒麟會支持,打敗強總)。

3.《金玉滿堂》

第6集寶總第一次到至真園吃飯,直接走進後廚點了一份最能考驗粵菜廚師水平的幹炒牛河,完全就是致敬《金玉滿堂》中反派走進滿漢樓後廚,做了一份“廚房兩大剋星之一”的幹炒牛河。

圖/電視劇《繁花》、《金玉滿堂》截圖

第10集在至真園腹背受敵的關鍵時刻,被爺叔請來爲至真園壓陣的香港名廚B哥,不是別人,正是曾在《金玉滿堂》中飾演廚神廖傑師傅的鐘鎮濤,相信看過《金玉滿堂》的觀衆都在此刻莞爾一笑,廚神出馬,至真園這下穩了!

圖/電視劇《繁花》、《金玉滿堂》海報

而廚神說過段時間讓他徒弟過來至真園,那這可能是懷念廚神徒弟趙港生(張國榮飾演)的彩蛋,王家衛還記着張國榮啊。

4.《賭神》

第3集陶陶因爲自己弄砸了寶總和範總的生意,覺得抱歉而向寶總道歉,寶總卻豎起衣領向陶陶表示“我們是鐵桿兒,沒必要道歉”,陶陶也跟着豎起衣領。這一動作是來自於王晶的《賭神》中陳刀仔跟賭神高進的場景,《賭神》中他倆也是識於微時,並因爲鐵桿兄弟的幫助而最後成功。

圖/電視劇《繁花》、《賭神》海報

香港影壇一直認爲王晶和王家衛是兩個極端,一個流俗、一個高雅,王晶也在他的《精裝難兄難弟》裡致敬過王家衛,而這次算是王家衛的投桃報李了。

5.《食神》

第13集,菱紅磨刀霍霍向葛老師的時候,那氣質、那風韻、那把無堅不摧的菜刀令你想起了誰?沒錯,正是我們從廟街砍到四方街的雙刀火雞!而我們的寶總,既會搞企業又會搞廚藝,還有個求之不得的初戀,倒有點食神的意思。

圖/電視劇《繁花》、《食神》截圖

6.《東成西就》

王家衛的港片宇宙怎能少得了老拍檔劉鎮偉?第11集陶陶剛回家就被芳妹用恐怖的笑聲抓進魔掌,背景正是劉葡萄幫王家衛補鍋的《東成西就》。《東成西就》裡劉嘉玲飾演的女版周伯通也是狂戀師兄王重陽多年,用恐怖的笑聲和手段嚇得王重陽避之而不及。

圖/電視劇《繁花》、《東成西就》海報

7.《新仙鶴神針》

第10集裡的香港名菜仙鶴神針,名字不僅來自於武俠小說,1993年更是被徐克與陳木勝拍成電影《新仙鶴神針》。片中主角馬君武在雙女主藍小蝶和白雲飛之間左右逢源,不正是寶總在汪小姐和玲子之間的映射寫照?

圖/電視劇《繁花》、《新仙鶴神針》海報

8.《嚦咕嚦咕新年財》

運道這種東西還可以借嗎?16集的回憶殺裡,玲子把自己求到的好運籤慷慨地送給了阿寶,寶總也因此很玄妙地一直走了很多年好運,從阿寶變成了寶總。是不是很眼熟?

沒錯,韋家輝導的《嚦咕嚦咕新年財》裡,梁詠琪也是爲了心愛的賭棍劉德華,求到了幸運籤,讓劉德華從賭棍變成賭神的。連最後女主把幸運籤要回來,男主就運氣走低的橋段都一模一樣。

圖/電視劇《繁花》、《嚦咕嚦咕新年財》截圖

說到借運道,最後結局中,寶總要挾麒麟會出面助力反殺,也跟韋家輝另一部神作《大時代》裡結局如出一轍:主角方展博在股市命懸一線,靠着借香港富豪團的運道和支持,才實現反殺。

寶總,你是去浦東跟川沙妲己約會去了嗎? 圖/《繁花》

文 | 陳公清 歐寒天

文字編輯 | 歐寒天、小球藻

圖片編輯 | =G

封圖 |電視劇《繁花》

首圖 | 電視劇《繁花》

未署名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