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主動權益“五毛基”數量佔比已達14%,多產品集中調整基金經理“再出發”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北京報道

持續的震盪行情下,一批基金經理愈發需要面對收益零落的挑戰。Wind數據統計顯示,2024年以來,公募市場主動權益“五毛基”在市場中的數量佔比已經達到14%左右。

而在這一背景下,近月來,許多基金經理變動正愈發劍指這些“五毛基”,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經理的產品。8月以來,更有多家公募機構集中對10只產品以上的基金經理進行了調整,隱隱反映出機構對投研團隊整體改弦更張、提振產品業績的意願。

困於長期虧損的投資者樂見於基金經理更迭爲產品帶來的新機遇,而在手下產品規模達到一定水平後,如今的一些基金經理也需要重新“換氣”、“減負”。有受訪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對基金經理旗下產品的調整往往並非公司強制要求爲之,一定程度上也來自基金經理控制管理規模的主觀需要。

基金經理集中變更頻現

進入8月,基金經理的變更依然頻繁。截至8月28日,全市場月內已有390只產品發生基金經理調整,其中234只產品包含基金經理離任,涉及卸任人次超140位。

從不同機構間的卸任人數來看,在月內涉及基金經理離任的基金中,富國基金與景順長城基金髮生人事調整的產品數量最多,均達到19只,國泰基金和華富基金緊隨其後,分別調整了13只及 11只基金。還有15家公募機構月內出現基金經理卸任的產品數量超過5只。

比起零星的人事變動安排,密集的人事變更,一定程度反映出機構投研架構的集中調整。以富國基金爲例,記者注意到,公司8月的一輪基金經理調整,多爲被動指數或純債/偏債類基金。個別基金經理的卸任來自基金自身的清算,如8月12日起,張聖賢管理的富國中證銀行ETF經持有人大會表決終止了基金合同。

而更多的基金經理的卸任原因則爲工作安排。其中,多數產品的基金經理變動,顯著呈現出產品從“老將”至“新生代”的轉手特徵,離任基金經理目前也仍有其他產品在管。

例如8月3日,王樂樂、王保合、牛志冬三位指數投資老將都出現了離任產品的動作。上述三人月內卸任的4只ETF,此次悉數轉爲由上月末新增聘的基金經理殷欽怡單獨管理。公開信息顯示,殷欽怡加入富國基金僅一年,此前未有公募從業經歷。今年7月23日以來,殷欽怡首次開始擔任基金經理。

另一些基金經理的卸任則傳遞出告別公司的信號。例如8月7日,富國基金經理張士揚一齊卸任了在管的4只偏債混合型基金,對手下產品完成了清倉,也在市場引發了對其是否“出走富國基金”的討論。截至離任時,張士揚的管理總規模爲20.25億元。4只基金均新聘了朱夢娜與此前的基金經理共同管理,同時,朱夢娜也從2只3個月持有期的中長期純債產品卸任,總在管產品數量從7只增加到了9只。

此外,公司在月內還調整了1只主動權益產品——富國創新發展兩年定開的基金經理。在基金經理楊棟於8月1日卸任後,該基金由長達兩年有餘的共管模式變成獨管模式。數據顯示,富國創新發展兩年定開在楊棟管理期間,收益率爲-12.26%,回報排名149/2605。

僅看主動管理型產品的話,全公募市場8月內發生基金經理離任的基金則有198只,涉及120不同人次。

例如,南方基金知名基金經理茅煒曾於8月23日卸任旗下所有在管基金,目前已無在管產品。相關公告顯示,其離任原因爲公司工作調整,但並未轉任公司其他工作崗位,也未辦理註銷手續。據悉,截至二季度末,茅煒此前在管的5只產品合計規模超過100億元,多爲偏股混合型產品。

8月28日,景順長城基金也發佈公告,景順長城醫療健康混合A和景順長城醫療健康混合C的基金經理詹成因公司投資部門工作安排離任。

拯救“五毛基”

機構密集“騰挪”基金經理爲哪般?有業內人士推測,部分公募近期的一系列調整,或意味着公司正試圖通過基金經理團隊的變革來提振業績。

事實上,以主動權益類基金爲首,一批公募產品年內身陷規模迷你、收益下挫的困局,市場上的“五毛基”也不斷增加。

數據顯示,截至8月28日收盤,全公募市場主動權益類基金共有4477只(不同代碼合併計算,下同)。如果按基金單位淨值來看,最新復權單位淨值小於0.6的產品則有591只。按任期收益率來看,其中640只基金在現任基金經理任期內的總跌幅超過了40%,涉及509位基金經理。甚至有9只基金在2024年年內的跌幅就已突破40%。

在這一背景下,許多以主動權益基金爲首的基金經理人事變動,都體現出了機構拯救產品業績的意願。

例如匯添富基金在8月24日同時公告的兩則基金經理調整,都精準錨定了“五毛基”。其中,楊瑨公告卸任匯添富核心精選,由劉偉林繼續管理。匯添富核心精選自2021年以來連續三年錄得負收益,2018年成立以來則虧損41%,累計淨值0.58元。

此外,鄭慧蓮則卸任匯添富互聯網核心資產,交由沈若雨繼續管理。該基金成立以來則虧損47%,累計淨值0.54元。

即便是明星基金經理手下,也往往難逃握着一兩隻“五毛基”的命運。而這些業績欠佳的基金往往便成爲了基金經理“減負”的首選。

比如今年4月23日,李元博曾卸任富國科創板兩年定開,並將基金交由趙偉管理。在李元博的任期內,富國科創板兩年定開虧損了44.75%,市場排名1055/1130。而數據顯示,趙偉接任4個月以來,雖然富國科創板兩年定開在其任期內仍處於虧損狀態,但已經超越業績比較基準,行業排名也回到了同類產品業績前50%,相較於李元博的倒數位置有所改善。

不過,目前仍有許多百億基金手握多隻“五毛基”,卻仍沒有卸任。如姚志鵬管理的嘉實動力先鋒,任職回報分別爲-41.74%,最新復權單位淨值爲0.53;馮明遠管理的信澳領先智選,任職內跌幅爲54.59%,最新的復權單位淨值爲0.45;陸彬旗下的匯豐晉信時代先鋒、匯豐晉信核心成長和匯豐晉信動態策略,任職內均下跌了45%以上。

面對產品的長期虧損,在投資者平臺上,不時存在着基民期待、樂見於基金經理更迭爲產品帶來轉機的聲音。

調整再出發

面對業績低迷的產品,基金公司在何種情況下會選擇對基金經理進行變更?對此記者瞭解到,基金經理卸任在管產品,背後很少單一來自公司投研的強制要求,一般也會包含基金經理“主動請辭”的要素。

一家近期對主動權益產品更換了基金經理的滬上公募人士向記者稱,該基金經理前兩年管理規模曾一度突破百億,但管理規模的快速上行也已經讓其感到“有一點超出管理能力”。面對近兩年不穩定的市場,該基金經理其實一直有重新控制規模、做左側投資的意願。

對於繼任的基金經理,該人士則表示,公司投研架構長期採取“老帶新”模式,而繼任者之前一直跟隨離任基金經理學習,在投資思路和風格上均比較一致,因此雖然其在投研資歷上弱於前者,但公司認爲其是最合適的接任人選。

值得一提的是,公募對基金經理做工作調整,一般也不會上升到讓基金經理完全“清倉出走”。多位受訪人士均向記者表示,除非出現嚴重違法亂紀等不合規行爲,基金公司幾乎不會對基金經理進行主動辭退。

“至少我們公司沒有主動裁過。”華北一家基金公司人士稱,“公募基金在金融的細分行業中並不算大,大家都是擡頭不見低頭見。如果是因爲業績太差,通常也都是基金經理領會到意思,自己選擇另謀他路,互相都留個情面。”

也有中小型公募人士和記者坦言,對於公司內部一位近兩年投資虧損較爲嚴重的權益類基金經理,公司確實有關注到其業績下行表現,但客觀上講,重新尋找到專業對口、履歷過硬的基金經理本身也並非易事。

“當初招進來的時候,我們覺得這位基金經理是很勵志上進的一個人,入職之初對公司的貢獻也很大,一個人帶起了整條業務線。只能說市場是很殘酷的,而基金行業的評價核心還是業績說話。”該人士稱。

據瞭解,爲緩解業績壓力,該公募機構先前新招募的、與上述基金經理處於同一研究賽道的另一位基金經理,今年剛剛結束靜默期,並從前述基金經理手中“分擔”走了兩隻產品。但公司始終希望原先的基金經理能調整好狀態,“風雨過後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