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教師患糖尿病無感不治療 這「5病變」恐上身

年輕教師患糖尿病無感不治療,這「5病變」恐上身。(示意圖/Shutterstock)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吳佾璇表示,不少民衆得知罹患糖尿病會拒絕接受、不願承認,也不願服藥治療,導致衍生包括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周邊神經病變、視神經病變等問題。(亞大醫院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38歲張姓補教老師平時鮮少運動,加上壓力大常吃宵夜,體重直線上升,健檢發現血糖偏高,但他想着還年輕無需定期追蹤服藥,直到近日視力變得模糊,且精神容易萎靡疲勞,連忙就醫,發現血糖竟飆高到260,讓他後悔不已。

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建議,非懷孕成年人糖尿病的治療目標爲「糖化血色素」小於 7.0 %;「空腹血糖」介於 80至130 mg/dl;飯後血糖介於80至160 mg/dl。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吳佾璇說,不少民衆得知患病會拒絕接受、不願承認,因而抗拒改變,也不願服藥治療,導致後續衍生更多問題,包括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周邊神經病變、視神經病變等等。

吳佾璇表示,門診經常遇到初診斷「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會經常提出「醫師,我一定要吃藥嗎?」或者「藥要吃到什麼時候?」,甚至「我沒有不舒服爲什麼吃藥?」、「不吃藥會怎麼樣?」等問題,之後就會消失一段時間,等到病情加重,才又看到患者面露羞澀回診就醫。

吳佾璇指出,糖尿病需要長時間追蹤與治療,即便沒有察覺異狀,本身也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治療期間醫師會根據疾病嚴重程度、病人年齡及身體狀況,考量調整藥物劑量。

她強調,藉由完整的糖尿病照護如控制血壓、血脂肪、杜絕不良習慣如抽菸飲酒,並調整生活作息、維持健康飲食,搭配減重、運動等方式多管齊下,纔是治療高血糖的基本原則,以減少或延緩發生糖尿病併發症。

吳佾璇提醒民衆,隨着網路資訊發達,病人普遍對疾病都有基本的認識及想法,在治療方面若有疑問,不妨多與醫師討論,提出個人的喜好與價值觀,讓醫師規畫較爲彈性且可行的解決方案,但切記必須遵照醫囑按時服藥,用藥中如有不適應,也要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停藥或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