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在鄉村綻放青春(社會雜談)
蔣雲龍
一次採訪中,石河子大學農學院黨委書記趙思峰提到一個有趣現象:以前,農學是個“冷專業”,一年就有60多名學生申請轉專業。而如今,申請轉專業的只有個位數。這種變化,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新疆農業農村的發展情況。天山南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投身農村這個廣闊天地,是件好事!
筆者在新疆各地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農村找到了創業發展的機遇。科技小院,有推廣良種良技的科技人才;田間地頭,有敢想敢幹的新型職業農民;廣闊田野,更有紮根一線幹實事的駐村幹部;打開手機,聚焦鄉村的博主和主播們讓農村生活和農業產品抵達天南海北……
新時代以來,新疆農業生產方式發生的重大變革。以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早已成爲歷史,鋤頭、鎬頭、揹簍……家裡的傳統農具被送進了農耕博物館。得益於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業科技創新,遙感技術、物聯網、無人機、智能機械等新技術的推廣普及,年輕人在田間勞作,用的是無人機、拖拉機、收割機的控制器。將智能化高端化的技術和設備應用在田野中,一人管好成百上千畝的農田,農業服務發展的半徑上千公里。
年輕人紮根鄉村,因爲找到了幹事創業的舞臺。近些年,新疆優化向重點鄉村選派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制度,把駐村工作隊派下去,把當地幹部培養起來。各級幹部聚焦鄉村全面振興,爲有意願投身鄉村建設的年輕人才搭建了幹事創業的舞臺。正是看到了這一機遇,僅在新疆兵團共青團農場,就有50多名90後年輕新農人返鄉。他們普遍認爲,下地務農是比城裡坐辦公室累得多,但是幹部支持、政策到位,他們幹事創業有底氣,未來有前景有奔頭。
年輕人熱衷回鄉創業,離不開越織越密的政策體系。近日,新疆還專門出臺103項措施,就爲支持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總的看來,新疆農學相關崗位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以石河子大學農學院爲例,一屆500多名畢業生,面對的就業崗位就超過了4000個,農學已成了熱門專業。
當前,時代和科技的支撐,國家政策的引領,爲新疆青年們提供了機遇。他們不怕苦、不怕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成了新型職業農民。在這場青春與鄉村的“雙向奔赴”中,鄉村日益呈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