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報道丨推動中美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從歷史中汲取中美交往的經驗和啓示
(原標題:年終報道丨推動中美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從歷史中汲取中美交往的經驗和啓示)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題:推動中美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從歷史中汲取中美交往的經驗和啓示
新華社記者謝彬彬 董越 李蓉
2024年,中美建交45週年。
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翻開兩國關係新的一頁。近半個世紀以來,中美關係歷經風雨,總體向前發展,不僅增進了兩國人民福祉,也促進了世界和平、穩定和繁榮。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歷史昭示我們,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一個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共同利益和國際社會期待。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校準航向再出發,對當下推動中美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尤具現實意義。
面向未來的戰略引領
近年來,美國出於錯誤的對華戰略認知,實行了一系列錯誤的對華政策,導致兩國關係一度跌至建交以來的歷史低點。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雙邊關係經過艱苦努力總體實現了穩定。
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中美元首深入溝通,明確彼此意圖,劃清利益紅線防止誤判衝突,爲未來發展指明方向;在美國舊金山,雙方達成20多項共識和成果,開闢了面向未來的“舊金山願景”;在秘魯利馬,習近平主席歸納了中美近年交往的7點經驗啓示,重申中方的“四條紅線”,強調中方對美立場的“四個沒有變”,爲兩國關係校準航向……從“歷史低點”到“總體實現了穩定”,元首引領始終是中美關係穿越風雨的定海神針。
上世紀70年代,中美兩國老一輩領導人以卓越戰略眼光和非凡政治勇氣,實現了“橫跨太平洋的歷史性握手”,打開了塵封多年的大門,讓兩個長期隔絕大國開始了全面交往。“當美中兩國第一次恢復關係時,當時領導人的最大貢獻是願意超越眼前的問題而放眼未來。”基辛格博士在《論中國》一書中這樣寫道。回望歷史,中美關係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建交以來兩國之間發生不少事情,正是雙方領導人以面向未來的大格局爲中美關係把舵領航,推動中美關係屢屢在“山窮水盡”之時“柳暗花明”。
中美從接觸第一天起,就知道是在和一個在政治體制、發展階段等諸多方面很不相同的國家打交道,但這些差異的存在並沒有妨礙兩國打破堅冰建立外交關係,也沒有妨礙雙方基於共同利益深化合作,更沒有妨礙雙方爲世界和平繁榮共同作出貢獻。在此過程中,對話溝通爲兩國超越分歧、開展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建交以來,中美曾建立起100多個對話交流機制,這些機制成爲彼此增信釋疑、消除誤判、加深瞭解的重要渠道和平臺。近年來,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中美溝通渠道一度陷入停滯,嚴重阻礙了兩國關係的發展,讓戰略誤判的風險陡增,引起國際社會極大憂慮。
中美建交以來的歷史經驗表明,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衝突對抗的後果是誰都不能承擔的,對話合作是唯一正確選擇。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以來,中美之間溝通對話逐漸增多,兩國在各層級各領域開展了一系列重要接觸,雙方外交安全、經貿財金、氣候變化以及執法、農業、文化等部門負責人通過訪問、會晤、通話、工作組會議等方式保持互動,兩軍恢復溝通對話。舊金山會晤建立或重啓的20多個機制性磋商持續運轉,爲兩國積累互信創造了更多有利條件。美國艾奧瓦州前衆議員格雷格·丘薩克說,無論是本屆美國政府還是下屆政府,都應該明智行事,同中方加強對話,否則一切合作都將舉步維艱,甚至無從談起。
拉緊共同利益的紐帶
上世紀70年代中美關係實現“破冰”,共同利益是最大的黏合劑。當時尼克松總統曾說,中美走到一起“不是由於我們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於我們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
建交以來,中美關係互利共贏的本質是確定的,兩國充分發揮互補優勢,不斷做大合作的蛋糕,爲各自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美經貿合作從最初的“邊緣領域”成長爲雙邊關係的“壓艙石”,兩國貿易增長了200多倍。雙向投資存量超過2600億美元,7萬多家美企在華投資興業,年利潤達500億美元,僅對華出口就支撐美93萬個就業崗位。
中美合作從來不是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經過多年發展,中美利益早已深度交融,合作共贏是中美唯一正確選擇。高通和英特爾中國市場營收分別佔其全球營收的三分之二和四分之一,蘋果200家主要供應商中80%在中國生產。2024年10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第300萬輛整車下線;第十屆中美能源企業合作論壇、中國—美國經貿合作論壇等活動相繼舉行,爲兩國企業探索合作機遇搭建平臺;第七屆進博會上,美國參展企業數量繼續名列前茅;2024年7月,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三中全會閉幕不久,高盛、蘋果、波音、美光科技等一批美國知名跨國企業高管組團來華,探尋合作發展的新機遇……2024年首次現身鏈博會的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說:“沒有中國合作伙伴,我們就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當前形勢下,中美的共同利益不是減少了,而是更多了。雙方曾攜手打擊恐怖主義、應對金融危機、阻擊埃博拉病毒、引領達成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鼓舞世界人心。過去一年,兩國在禁毒、執法、氣候變化等領域推進務實合作,在聯合國大會相互聯署各自關於人工智能的決議,這些進展受到兩國各界和國際社會廣泛歡迎。中美續簽《中美科技合作協定》,不僅將推動兩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也將促進雙方應對全球共同挑戰,增進世界人民福祉。事實證明,只要中美聚焦共同利益,兩國合作的清單就能夠拉得更長,合作的蛋糕就可以做得更大。
中美兩國都面臨新的發展任務,都需要從對方發展中獲益,不論是經貿、農業等傳統領域,還是氣候變化、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合作空間無限廣闊。如果兩國做夥伴、做朋友,求同存異、彼此成就,中美關係就能夠得到長足發展。如果把對方當對手、當敵人,惡性競爭、互相傷害,中美關係就會遭遇波折甚至倒退。這是中美關係的現實,也是多數人的共識。展望未來,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機遇,兩國應該成爲對方發展的助力而不是阻力。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既是從半個世紀來中美關係提煉出的經驗,也是歷史上大國衝突帶來的啓示,應該是中美共同努力的方向。
夯實民意相通的基石
“友誼可是件大事,一個友誼的世界纔可能是和平的世界。”距離第一次訪美近40年,習近平主席仍然記得美國友人當年的話。不管世事如何變遷,兩國人民只要有機會親身接觸,就會開出友誼的花,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書寫感人至深的友情佳話。
1971年中美之間的“乒乓外交”不僅拉近了兩國人民心靈之間的距離,而且拉開了中美關係改善和發展的歷史序幕,這是中美關係基礎在民間的生動詮釋。目光望向更久遠的過去,一百多年前曾聚居福建鼓嶺的美國人所開啓的“鼓嶺情緣”、80多年前美國“飛虎隊”與中國並肩抗日的慷慨之歌至今仍然感動和激勵着兩國人民。美國前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說:“飛虎隊的故事告訴我們,民間交往和友誼可以建立相互信任和理解,並有助於促進世界和平。我們需要牢記這些歷史,傾力合作,因爲衝突和分歧總會存在,但我們要找到解決之道。”
中美關係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共同澆築人文交流這一中美關係的根基,無疑是推動中美關係朝着穩定、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的重要舉措。近期,雙方直航航班增加,文體互動熱絡,工商界和地方省州也往來密切,多領域、多層次合作促進人員往來,以人文交流賡續中美友誼。作爲中美友好的使者,大熊貓“寶力”“青寶”也搭乘專機抵美,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開啓爲期10年的旅居生活。
去日不可追,來日猶可期。中美關係的大門一旦打開,就不會再被關上。2023年在舊金山,習近平主席宣佈,未來5年願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一年來,已有近1.5萬名美國青少年通過該項目來華。1萬多名美國青少年就是1萬多顆友誼的種子,1萬多章有待開啓的兩國情緣新篇。
在中美建交45週年之際,中美關係再次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不論形勢如何變化,中美和平共處的歷史邏輯不會變,兩國人民交流合作的根本願望不會變,世界人民對中美關係穩定發展的普遍期待不會變。面向未來,中美雙方應繼續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加強對話溝通、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應對全球挑戰,拓展中美合作新空間,開闢兩國發展新局面,爲提升雙方人民福祉也爲世界長治久安作出兩國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