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盤點 | 光伏產業凜冬已至,下半年誰能“剩者爲王”?

光伏產業凜冬已至。因供需嚴重失衡行業步入下行調整週期,映射到二級市場表現爲大部分光伏企業股價陰跌不斷。截至第一財經記者今日發稿,WIND光伏指數(884045)下跌至2454.85,近20日下跌11.54%,今年以來已經下跌31.24%,光伏板塊創下近三年來的新低。

除了受整體市場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影響外,光伏行業產能供需失衡導致的競爭格局惡化和盈利預期走弱,是影響資金進出的主要原因。今年2月,光伏板塊曾跟隨市場快速反彈並於3月中旬見頂,後續重回下跌通道。

歷史最差時刻,全產業鏈跌破現金成本

從本週最新披露的2024年中報預報情況來看,當前光伏製造各產業環節發展環境已發生根本性改變,今年年初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所預言的“行業正處在歷史最差時刻”也頗爲直觀地反映在各家企業的成績單上。

僅以9日晚間最新披露的三家光伏頭部企業業績爲例,僅此三家企業上半年預計虧損上限總計達到120億元。隆基綠能預虧48億元至55億元,通威股份上半年預虧30億元至33億元,TCL中環上半年淨虧29億元至32億元。

“與上年同期相比,公司業務增量不增收、對參股硅料企業的投資收益減少,預計計提存貨減值金額45億元到48億元。”隆基綠能認爲,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光伏組件銷量同比增長,但是受制於光伏行業整體供需錯配,公司各環節主要產品市場銷售價格大幅下降。

增量不增收的背後,是供需矛盾難解導致的產業鏈價格全線下跌。

隆基綠能表示,2023年四季度以來,光伏組件集採招標投標價屢創新低。主流產品價格快速下跌,且下跌幅度超過行業成本下降幅度,跌價跡象明顯。

TCL中環表示,今年上半年光伏產業鏈硅料、硅片以及電池片等主要環節產品價格下跌,至2024年第二季度,各產業環節基本處於銷售價格和成本倒掛、普遍虧損甚至現金成本虧損的狀態,導致公司經營業績承壓。

光伏主產業鏈從上至下可分爲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大環節。截至目前,光伏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大環節基本跌破現金成本,全產業鏈集體承壓。

在本輪震盪週期內,光伏整體產能擴大了約3倍,但利潤率下降約七成。

根據光伏行業機構Solarzoom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底,光伏各主要環節有效產能爲硅料252萬噸,硅片1075GW,電池1140GW,組件1020GW,顯著超過理論需求量。

據中原證券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光伏板塊實現營業總收入2581.16億元,同比下滑16.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2.46億元,同比下滑80.58%。

下半年現金爲王

洗牌和淘汰已不可避免。P型PERC技術的產能將在2024年逐步退出,而N型TOPCon電池佔比預計提升至50%以上,進而完成新老產能的迭代。

處在技術更迭和產能出清的十字路口,行業頭部企業的一大共識是,今年下半年奉行“現金爲王 ”,資金實力更強勁的企業更可能在大洗牌中“活下來”。

“一定要有人離開‘牌桌’纔是反轉的信號。只有當大量的硅料新玩家退出、爆雷、資不抵債時,纔是行業真正的底部。”協鑫科技(3800.HK)聯席CEO蘭天石近日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但是目前業內都覺得還虧得起,因爲去年、前年還掙了些錢,因此現在行業價格還處在拉鋸戰中,並且這個拉鋸戰今年幾乎看不到頭。

據蘭天石介紹,今年以來,大量企業開工即破產,很多企業就算建成了也不敢貿然投產。很多跨行進來的企業在多晶硅價格20萬元/噸時測算可能大約一年半就能收回投資,但當他們真正建成時發現硅料價格只有6萬元/噸都不到,產線開都不敢開。

中原證券在最新的中期策略報告中指出,由於虧損壓力,一體化廠商普遍關閉部分產線,降低開工率,預計2024年下半年企業降低負荷將持續存在,資金實力較弱的三四線廠商將率先被淘汰。

蘭天石說,“從目前的行業情況來看,只有‘血條厚’、有精益製造和理性決策的企業才能‘活下來’,‘血條’的厚度決定了企業能在這個牌桌上待多久。

“行業拐點預計最早會在今年四季度出現。”愛旭股份(600732.SH)董事長陳剛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產業鏈的哪個環節出現拐點不會像過去那樣非常清晰,可能是硅料、硅片或者是電池片環節,需要看最終產業鏈四個環節中哪一個環節的低效產能率先出清。

“有形的手”正在引導市場

依靠企業自身資金和規模實力應對行業凜冬是一方面。下半年伊始,政府“有形的手”已經開始積極強化對市場干預,推動落後產能淘汰。

7月9日,第一財經記者從工信部官網獲悉,爲進一步加強光伏製造行業管理,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對《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2021年本)》《光伏製造行業規範公告管理暫行辦法(2021年本)》進行修訂,形成《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2024年本)》(下稱《規範條件》)《光伏製造行業規範公告管理辦法(2024年本)》(徵求意見稿),並公開徵求意見。

《規範條件》自2013年發佈以來,先後於2015年、2018年、2021年進行了3次修訂。新版《規範條件》繼續引導光伏企業避免低水平重複擴張,並對首次提出知識產權保護的概念。

《規範條件》強調,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製造項目,新建和改擴建光伏製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爲30%。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江華表示,在目前光伏供需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加強供給端的調控是加快推動供需恢復平衡的關鍵舉措,《規範條件》繼續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製造項目,避免低水平重複擴張。同時,對於除了多晶硅之外的新建和改擴建光伏製造項目,將最低資本金比例由20%提升至30%。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本次工信部徵求意見稿提出知識產權概念的核心目的和初衷是鼓勵創新,具體以後怎麼幹仍需要徵求大家的廣泛意見。”

“目前光伏行業出現的產能簡單疊加和複製的現象不可持續,對行業的領先企業而言也是一種傷害。”劉譯陽認爲,光伏領軍企業通過自研專利或收購專利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打造自身的護城河,同時也釋放出光伏行業重視專利的趨勢,對專利的重視也可避免或打破低水平重複建設的情況。

此外,新版《規範條件》還提出提高部分技術指標要求;引導提升綠色發展水平;鼓勵參與標準制(修)訂工作和加強規範名單的動態管理。

不可否認的是,凜冬已至。不論是資金儲備充足、技術領先的頭部一體化光伏企業還是拋售庫存艱難求生的二三線企業都正在痛苦經歷行業寒冬。

市值大跌或資不抵債黯然離場都是此刻身處光伏產業市場化調節中所有企業避免不掉的“陣痛”。但或許市場有理由相信,凜冬會過去,觸底後的光伏行業會走向更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