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這就是資本主義的醜陋?課本其實只講了一半

鏡頭下的美國曾經是一個民主的國家,一個自由的國家,但隨着我們對它的深入瞭解,我們會發現美國實際上是一個資本的國家。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雖然美國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民主基礎,在立國之初就將當時最爲先進的政治理論作爲美國發展的基石,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美國越發的強大,也愈發的墮落。

美國因爲英法爭霸而僥倖崛起於北美大陸,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就建立了一個東臨大西洋,西抵太平洋稱霸美洲的強大帝國。

在歐洲大陸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後,更是一躍成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候選領袖。然而就在美國蓬勃發展之際,一場危機也正在悄悄降臨。

20世紀初的美國,剛剛“拯救”了歐洲,一戰結束後,世界經濟又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遠離戰場,沒有受到戰亂波及的美國憑藉着出口農產品成爲了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從上至下都沉浸在偉大的“美國夢”之中。

1929年接任美國總統的胡佛正打算向選民們兌現自己的誓言,讓美國家庭鍋鍋有雞,戶戶有車。

實際上這並非是胡佛的樂觀自信,而是根據美國當時的經濟發展速度,這一切似乎都已經成爲了板上釘釘的事實,而胡佛也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會成爲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1929年10月24日,原本是一個普通尋常的星期四,狂熱的股民們早早地來到了交易所的大廳,等待着股市的開盤。

得益於美國經濟上行,不少美國家庭通過股市“不勞而獲”,在豐厚的回報面前,辛苦勞動反而成爲了愚蠢的象徵,那時的交易中心就是人們眼中的聚寶盆。

不過,24日開盤以後,股票一路大跌,但習慣了高歌猛進的人們並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29日,股票依舊在下跌,人們纔開始意識到這背後隱藏的危機。

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那個先來,即使是面對暴跌的股價,仍有不少人盲目樂觀,然而這一切都只是一個開始,當你看到冰山一角時,海面下的隱藏的纔是真正的危機。

當人們加入了擊鼓傳花的遊戲後,誰都不相信自己會是最後一棒,但也許我們接過的恰恰就是最後一棒。

如果說24日的大跌有可能是市場調整,但是接着幾個星期的大跌讓人們意識到股災來了。短短几周,美國股市就蒸發掉了300億美元,要知道在當時,哪怕是最新的福特轎車也只要不到300美元。

股市下跌導致大量股民拋售股票,但是爲時已晚,許多人因爲這次的股災破產,不得不流浪街頭。

但是時至今日,關於引發這次股災的原因仍是衆說紛紜,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是華爾街史無前例的大危機,當時的人們根據以往的經驗,順理成章地認爲產能過剩就是這次金融危機的元兇。

於是人類歷史上驚人的一幕出現了,農場主將大量的牛奶傾倒在河流裡,因爲牛奶售賣的價格遠遠比不上運送的成本,得益於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第一次如此闊綽。但是簡單地處理掉過剩的農產品並沒能挽救頹廢的經濟。

胡佛總統最終以另一種形式兌現了自己的競選目標,美國普通家庭的餐桌上久違地出現了野兔,被人們戲稱爲“胡佛豬”,而說好的汽車也變成了人力拉動的板車,被人們戲稱爲“胡佛車”。

更糟糕的是美國的股災終於蔓延到了歐洲大陸,失業、貧困成爲了當時困擾資本主義國家的難題。

只有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才會真正的嚮往平靜的生活,一場前所未見的金融危機由美國蔓延至整個世界。經濟上的動盪很快就傳遞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失業、破產的人們涌上街頭,戰爭的陰霾再次籠罩了大地。

這場經濟危機在不斷髮酵,最終成爲了德國法西斯上臺的有力助手。在國內矛盾無法調和的情況下,德國法西斯悍然出兵,將失業人口吸納入軍隊,將一切矛盾歸咎於唯利是圖的猶太人,企圖通過戰爭將國內矛盾轉移。

而美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胡佛四年的任期不僅沒有讓美國人民富裕起來,反而搞得人民流離失所,最終在一片唏噓聲中黯然離場。

繼任者羅斯福已經深刻意識到了自由市場的危害,他通過政府僱傭,大規模開展基礎建設的方式“以工代賑”,開展羅斯福新政,不僅降低了失業率,也爲失業的人們提供了一份體面的工作。

1929年的金融危機讓經濟學家們意識到了放任資本發展的危害,雖然資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但這種發展的前提始終是基於個人利益的,本質上是一種少數人對多數人的剝削。

資本主義的原罪就是有福時不一定同享,有難時也不會同當。因爲金融危機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最終不會由始作俑者一力承擔,而是需要整個社會共同承擔,當資本獲利時,他們一無所獲,但是當暴風雪降臨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所謂的常識往往會讓我們陷入思維的陷阱,看似反常的背後一定有着合情合理的解釋。至今爲止,人類社會發生的一切災難都與少數人的利慾薰心脫不了干係。

雖然對物質的渴求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天性,但是這份原始的衝動恰恰就是人類發展的核心矛盾,有限的資源永遠填不滿慾望的溝壑。

資本的逐利性導致了它始終只能代表少數人的利益,甚至可以爲了少數人的利益犧牲而犧牲多數人的利益。

經濟學理性人的假設從一開始就是以利己爲前提,因此不論是從實際情況還是理論研究上來看,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只是歷史爲了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做出的選擇,我們都不應該寄希望於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