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南區分署11家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 臺南佔7家

10年前國人每人每年白米消費量44公斤,自從2016年後稍微上漲,目前維持在45.5公斤上下。(農糧署南區分署提供/張毓翎臺南傳真)

40年前國人每人每年白米消費量98公斤,至10年前降到44公斤,自從2016年後稍微上漲,目前維持在45.5公斤上下。農糧署爲提升國產稻米品牌價值及內、外銷競爭力,推動建置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其中農糧署南區分署轄下的11家集團產區,有7家都在臺南,凸顯當地稻米產業優質競爭力。

隨社會變遷,國人飲食西化食米消費量已大不如前,政府大力鼓勵國人吃米。農糧署南區分署表示,國人每人每年白米消費量,近年穩定維持在45公斤,每年推廣米食方式,從產地餐桌統統有,包括屬田間端的稻米達人比賽、消費端的精饌米獎選拔,另還有爲落實食米教育的食米學園等。

南區分署提到,除了提振米食消費,爲提高國產稻米產業競爭力,針對想提升品質、建置品牌的農民團體糧食業者輔導他們以集團契作的方式,教導農友做好田間管理精準用藥,確保稻米品質和衛生安全,以建立產地品牌形象,提升稻米產業競爭力。

南區分署轄區範圍包括嘉義縣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轄下11家集團產區去年契作面積達2222公頃,值得一提的是,臺南就佔了其中7家,主要分佈在後壁白河、下營、善化及新化區。

南區分署說,現在送禮送米夯,不只三節送禮,不少人結婚也會送米,2017年時轄下稻米產銷契作面積還未到2000公頃,不過,自2018年後均較爲穩定,約莫在2222公頃上下,最大關鍵,是消費者對稻米品牌有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