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補助進口豬肉 豬農:一樣缺肉

面對各界質疑爲何不補助國產豬肉,而是補貼進口豬肉,陳吉仲表示,養豬百億基金正協助6000多場畜牧場和肉品市場改建,改建期間毛豬在養頭數勢必會減少,以臺糖畜牧場爲例,本來在養頭數30幾萬頭,改善期間就只剩下17萬頭。

此外,俄烏戰爭始得歐洲能源價格大漲,丹麥、西班牙等國的生產成本也大幅增加,每公斤養殖成本甚至超過新臺幣100元,若要補足缺口就得從國外進口,但考量對消費者負擔,因此纔有對末端進口業者的補助。

臺灣養豬青年聯盟理事長張佑誠表示,改建豬舍確實有影響數量,但缺豬的最大原因還是國內育成率太差,去年受國際新冠疫情加上俄烏戰爭影響,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尤其沙拉油每公斤64元,比正常時期每公斤高出30多元,許多農民大喊吃不消。

張佑誠說,養豬戶爲了省成本,許多人只好在飼料配方上減少成本,一旦豬的免疫系統不好,疾病也就大大影響育成率。

另有豬農說,既然生產端有缺豬,補助給國內豬農還是會缺,補助一定會促使進口商進口更多,因爲有獲利空間,但島內缺肉的情況還是會存在,中央要坦然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