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臺東池上稻草變黃金

臺東縣池上鄉農民將廢棄稻草收集曬乾後,可以回收再利用。(莊哲權攝)

二期水稻進入收割期,臺東縣池上鄉農民將稻草收集綁紮成1束1束等候曬乾,青農魏瑞廷說,稻草回收再利用,可以讓農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倘製成生物炭還能減少碳排放量,減緩溫室效應,而將稻草或稻殼炭化製成生物炭,或循環再利用稻草還可以賺外快,讓廢棄的稻草變黃金。

池上鄉一年四季有不同的美景,二期水稻收割後,稻田裡1束1束的「稻梗」排排站,成爲鄉間的特殊景緻。

池上青農魏瑞廷表示,以往農民都會露天焚燒稻草,造成空氣污染,近年農委會鼓勵農民不要燒稻草,將這些稻草保留下來曬乾後成爲循環再利用的農業資材,像可以用來覆蓋姜田,水土保持的邊坡也可使用,現在已有人專門在收購,缺貨時還頗爲搶手。

另外,魏瑞廷說,依據研究報告顯示臺灣農田土壤中的有機碳含量偏低,透過有機耕作和友善土壤的「再生農業」,可將碳以有機質的型態封存在土壤內,以減緩溫室效應,未來期望透過相關規範,讓池上農業全面朝有機生態方向邁進,把廢棄的稻杆迴歸土壤或變成「生物炭」的方式,讓稻農透過販賣「碳匯」的方式有利可圖。

臺東縣環保局指出,二期水稻收割後,農民焚燒稻草本來就比較少,但是整體而,露天焚燒稻情況已經減少許多,而今年全縣也有112公頃的稻草再利用,已協調農會等單位將這些稻草做成編織品、稻草迷宮等,另外也有44公頃的稻草製成益菌肥,同時,第八河川局在進行裸露河牀揚塵防治時,也會向農民收購稻草,編織成席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