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採摘梅子遭蛇吻 帶着小青蛇屍體就醫打2劑血清救命

女子採收梅子,不慎遭棲息在梅樹的赤尾青竹絲咬傷,她帶着蛇屍就醫。(竹山秀傳醫院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赤尾青竹絲屬出血性毒蛇,女子右手遭咬傷後不久即瘀青、腫脹。(竹山秀傳醫院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南投縣30多歲女子26日在信義鄉三十甲梅園採收梅子,沒注意到正在梅樹上棲息的1尾赤尾青竹絲慘遭「舌吻」,她痛得大叫一聲,同行夥伴嚇得將蛇打死並報案,她帶着裝袋的小青蛇屍體一起至竹山秀傳醫院掛急診,讓醫護人員能立即辨識毒蛇種類,立即幫她注射2劑血清救命。

竹山秀傳醫院副院長曾俊凱表示,赤尾青竹絲、眼鏡蛇、龜殼花、百步蛇、鎖鏈蛇、雨傘節是臺灣常見六大毒蛇,依毒性分爲出血性、神經性及混合性,其中赤尾青竹絲屬出血性毒蛇,數量多、分佈廣,是臺灣最常見的毒蛇,咬傷人數也高居六大毒蛇之冠,若不幸被咬傷要儘快就醫,因輕則瘀血、腫脹、起水泡或血泡,重則引發肌肉組織壞死、腎衰竭、凝血功能異常等致命併發症。

醫護人員指出,遭毒蛇咬傷女子帶着赤尾青竹絲的屍體,搭乘1個多小時車程抵達竹山秀傳醫院急診室,到院時其右手已經瘀青、腫脹,他們立刻從蛇的屍體辨別讀舍種類,幫患者注射2劑血清,並讓患者留院觀察,所幸處置迅速,患處並沒有惡化。

曾俊凱提醒,如果不幸被毒蛇咬傷,千萬別學電視劇切開傷口,用嘴吸出毒液,也不要依坊間謠言塗抹尿液、喝酒止痛,而且不能加壓傷口,建議在離傷口5至10公分近心臟的位子包紮患肢,讓患部低於心臟,儘可能保持患肢低於心臟,避免毒液迴流心臟,減緩毒素散播全身的速度,並記得毒蛇特徵、顏色、形狀,或拍照、將蛇一起帶到醫院等,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