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病毒成食物中毒案主因 流行期有常態化趨勢
彰化縣衛生局派員到餐廳稽查。(彰化縣政府提供/孫英哲彰化傳真)
國內近來接連爆發食物中毒事件,其中不乏是知名連鎖餐廳,食安危機令民衆不安。彰化縣衛生局調查去年到今年通報的民衆外食後羣體不適案件,發現其許多是「諾羅病毒」致病,食材本身沒問題,提醒餐廳在各個環節應加強良好作業規範,以防止諾羅病毒附着食品表面,導致污染。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近來引爆食安危機,之後又傳出多起民衆到知名連鎖餐廳消費後出現身體不適,因是羣體有症狀,外界懷疑是食物中毒的事件,然彰化縣衛生局統計從去年到今年通報民衆外食後羣體不適的案件,發現許多致病因素爲「諾羅病毒」,食物本身沒有問題。
彰化縣去年底1間婚宴會館爆出127人在用餐後通報不適,其中65人就醫,彰化縣衛生局事後採檢食物、環境、工作人員,食物、環境等檢體,均無驗出致病菌,不過,驗出至少10人感染諾羅病毒。
衛生局指出,今年迄今,每週都有1到2件疑似食因性傳染病通報,其中至少4分之1驗出諾羅病毒。
衛生局長葉彥伯指出,食因性傳染病的採檢中,有相當的比例其實是驗不到微生物病原,不過因未檢出諾羅的個案中,不少症狀和流行病學特徵仍符合諾羅,因此大部分還是以諾羅可能性最高。
「諾羅病毒的流行期有常態化趨勢!」葉彥伯說,近兩年諾羅病毒的流行期和腸病毒一樣,幾乎都持續在全年度發生,不像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只在秋冬流行幾個月後就趨緩,近期的通報也不像過去常見在醫療或長照機構,反而旅遊團或聚餐較多,原因可能是三年的疫情免疫羣體變少,加上疫情解封后社交頻繁、出遊多,以及病毒生長活性改變等因素造成。
葉彥伯強調,諾羅病毒的特色是在環境存活能力強,可以在食品製造處理的各個環節發生,不一定只在廚師或廚房,例如在食品加工製造廠,只要食品沒加蓋,如果空氣中有飄散的諾羅病毒飛沫,就會附着食品表面,導致污染,所以要各個環節加強良好作業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