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東南亞航班量已回到疫情前 兩岸航班僅一半

圖爲星宇航空飛機。(資料照/陳麒全攝)

我國航空客運量回升預估。(民航局提供/陳祐誠傳真)

世界各國放下新冠肺炎疫情往前邁進,航空客運量大幅回升,根據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統計,歐洲、美國、中東、東南亞的航班量幾乎已回到疫情前的水準,恢復率最低的爲兩岸與港澳航線,分別爲47%和54%。民航局推估,樂觀情況客運量可在2025年回到疫情前水準。

民航局指出,2019年臺灣各機場每週航班平均爲2963班,至2022年9月國門開放前,每週僅460班,約爲疫情前的16%。到今年4月,每週航班已回到1941班、約爲疫情前的66%;若是到今年10月的班表,每週航班爲2168班、約爲疫情前的73%。

民航局統計,美洲線在星宇航空加入之下,每週航班恢復到疫情前的96%;歐洲線也受惠長榮航空開航慕尼黑和米蘭,每週航班達到疫情前的106%;中東線因土耳其航空增班,每週航班達到疫情前的108%;東南亞因多家新航空加入市場,且旅遊恢復快,每週航班量爲疫情前的97%。

儘管日本是國人心目中旅遊目的地第一名,但因機場人力不足、日人國旅優惠等因素,班量僅有疫情前的79%;韓國線也只有疫情前的64%。

兩岸航線恢復率更低,疫情前每週有535班,現在每週僅251班、恢復率47%;港澳航線疫情前每週501班,目前每週爲273班、恢復率54%。民航局指出,目前大陸航點除北京、上海、成都、廈門之外,廣州、深圳、杭州、南京也已復飛,中國國際航空也已申請5月17日起飛航重慶。

客運量部分,2019年爲5992萬人次、2020年爲888萬人次、2021年爲102萬人次、2022年爲578萬人次。民航局預估,今年客運量預估在2397萬至3600萬人次之間,樂觀情況可在2025年恢復到疫情前的5992萬人次,適度恢復則有望在2026年達到疫情前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