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圈熟面孔,誰還沒演過王家男人呢

近期熱劇《瑪麗和喬治》講了個挺荒唐的故事,也把一個挺有趣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

除了君君臣臣之外,國王和他的男人們之間,還可以存在怎樣的關係?

除了朝堂與沙場之外,王權遊戲裡的雄性角逐,還可以在什麼樣的地方上演?

所以我們粗淺地捋了捋英國曆史,試圖從中發現更多激動人心的戲碼。

於是,我們發現了亞瑟和梅林至死不渝的兄弟羈絆,發現了亨利二世對托馬斯·貝克特的一聲長嘆,發現了維多利亞的靈魂之憾,發現了伊麗莎白的畢生浪漫,也發現了太多背叛和太多混亂——國王的家事終歸是國家之事,王家的男人躲不開亡命之難。

接着上一期(),今天繼續按年代順序爲大家講解英國國王和這些男人們的故事。

◆ ◆ ◆ ◆

玫瑰戰爭

Wars of the Roses

◆ ◆ ◆ ◆

英劇《空王冠》系列的五位國王‍‍‍‍‍‍‍‍‍

玫瑰戰爭是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兩支後裔——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爲爭奪英格蘭王位而展開的長達三十年的內戰。

國王與國王、國王與貴族、貴族與貴族之間的紛爭無疑是英國曆史上這一時期的主旋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0年間換了8位國王,頗有“你方唱罷我登場”之勢。

首先是在1399年,統治不得民心的理查二世被其堂弟蘭開斯特公爵亨利四世推翻,引發王位繼承順序更靠前的約克家族不滿,埋下玫瑰戰爭禍患根源。

理查二世主動“禪讓”王位給堂弟亨利四世‍

到了1455年,屬於蘭開斯特家族的“瘋王”亨利六世爆發統治危機,攝政王約克公爵理查以清君側名義叛亂,挑起玫瑰戰爭,最終由理查的長子愛德華與盟友沃裡克伯爵在陶頓戰役中對蘭開斯特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並俘虜了亨利六世,正式加冕爲愛德華四世,建立約克王朝。

不過因爲戰後利益分配問題,沃裡克伯爵不滿愛德華四世對王后伊麗莎白·伍德維爾家族的盛寵,就聯合愛德華四世的弟弟克拉倫斯公爵喬治起兵叛亂,失敗後,又與亨利六世的王后瑪格麗特聯合,擁亨利六世復辟。

安德魯·斯科特飾演的中年亨利六世‍‍

愛德華四世短暫流亡後,很快就在妹夫勃艮第公爵的支持下,殲滅蘭開斯特主力,殺死亨利六世,強化了約克家族對王位的佔有。

1483年,愛德華四世駕崩,傳位幼子愛德華五世,遺詔弟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攝政。同年,理查宣稱愛德華五世的王位繼承權無效,並自立爲王,稱理查三世。理查三世的篡位再次引發內亂。

《空王冠》:”卷福“版理查三世

兩年後,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在博斯沃斯戰役中擊敗理查三世,迎娶愛德華四世的長女伊麗莎白,紅白玫瑰合併,都鐸王朝建立,玫瑰戰爭結束。

作爲最後勝出者的都鐸王朝,將如何講述本家族在這場內戰中崛起的故事,當作最重要的“文化工程”,而完成這一重任的正是莎士比亞。莎士比亞一口氣創作了10部歷史劇,秉筆直書,對都鐸之前的英格蘭君主來了一輪道德倫理評判,塑造了幾百年來大衆對這段歷史的觀感。

而“玫瑰戰爭”這一名字,就來自於他的《亨利六世》。兩個家族的家徽——蘭開斯特的紅玫瑰和約克的白玫瑰,從此成爲對這場內戰的指代。

蘭開斯特與約克家族的家徽最終合併爲“都鐸玫瑰”

2012年BBC推出的《空王冠》系列,廣納全英演技最佳、也最具國際知名度的演員,爲全球觀衆呈上原汁原味的莎翁歷史劇,充分展現出四百年來捲到髮指的英國表演界的積澱與造詣:

本·維肖版的理查二世剛愎而脆弱;傑里米·艾恩斯的亨利四世終生爲篡位懺悔;湯姆·希德勒斯頓版的亨利五世勵精圖治厚積薄發;湯姆·斯圖裡奇的亨利六世是個孱弱怯懦的聖徒;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理查三世則是篡弒僭越的惡魔化身。

英劇《空王冠》第一季的三位國王

蘭開斯特的亨利五世是莎士比亞心中的理想君主。他大書特書亨利五世當年對法國作戰時以少勝多的軍事奇蹟,該劇在舞臺上的排場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稱得上是大製作。

這還不夠,莎翁又特意安排了浪子回頭、王者歸來,最後抱得美人歸這麼一個人們喜聞樂見的設定,愈發凸顯其英明神武。

《空王冠》:“抖森”版亨利五世

繼位前的亨利五世起初沉溺享樂,終日與福斯塔夫等無賴混跡在街頭,因此不被任何人看好。其實他這麼做是爲韜光養晦,以便將來一鳴驚人。

通過與福斯塔夫等人的交往,亨利克服了自身的陰暗面,最終戰勝繼承之戰的競爭對手霍茨波,實現了自我救贖,也成爲真正的王者。

莎士比亞創造的亨利五世形象影響深遠,直到二戰時期還被大英帝國當作戰時宣傳手段。勞倫斯·奧利弗爲了抵扣兵役,以文代武,在1944年自編自導自演了《亨利五世》。

這是影史上全本莎翁劇第一次被拍成有聲彩色電影,生動還原了赫赫有名的阿金庫爾戰役,讓毛頭小夥也能爲莎士比亞熱血沸騰。

勞倫斯·奧利弗版《亨利五世》還原阿金庫爾戰役的恢弘場面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和莎士比亞有一樣的歷史偏好。肯尼思·布拉納版本的《亨利五世》看似忠於原著,但在表演上更側重亨利五世作爲政治家的陰險狠辣。

而到了2019年的《蘭開斯特之王》,導演反其道而行之,特意挑選羸弱少年氣質的蒂莫西·柴勒梅德來塑造亨利五世孤獨落寞的一面,他和羅伯特·帕丁森飾演的宿敵法國王太子一樣滑稽可笑——戰爭不過是貴族操控的把戲。

《蘭開斯特之王》“甜茶”演繹了非典型的亨利五世

相較於莎士比亞對約克家族的貶低立場,當下的潮流是給約克家族翻案。最出名的莫過於“英國曆史小說女王”菲利帕·格里高利參與制作的劇集《白王后》《白公主》系列。它們不僅給約克站臺,還添加了奇幻元素和女性視角,更關注“約克三子”在情場上的一面。

約克三傑:英俊的喬治、魅力的愛德華與忠誠的理查

名場面如:少年英傑愛德華四世愛江山也愛美人,在戰勝宿敵、新王加冕,最是風頭正勁之時,騎着白馬而來,與敵對家族的伊麗莎白·伍德維爾上演一出風流國王俏寡婦的傾城之戀。

《白王后》中的愛德華四世與伊麗莎白·伍德維爾上演“傾城之戀”

口碑迎來最大逆轉的當屬理查三世。莎士比亞曾不惜筆力,反覆刻畫這位都鐸家族的死敵是個駝背跛腿、殘害幼侄、無惡不作的暴君,以至於歷來理查三世的扮演者(如勞倫斯·奧利弗、伊恩·麥克萊恩和本尼)都不得不犧牲自己的美男子形象。

但近年來史學家逐漸考證出理查三世遠非暴君,殺害親侄子的這口黑鍋可能另屬他人。對其遺骸的考古研究則還原了他真實的樣貌,其俊美不輸兩位兄長。

《白王后》系列中的理查三世相當俊美

所以在《白公主》裡,理查三世憂鬱的外表與苦大仇深的內心,引得侄女約克的伊麗莎白,也就是亨利七世之妻,始終對這位美男子叔叔念念不忘。

至於亨利七世,則延續了一貫的好丈夫口碑,上得了朝堂,下得了椒房,在《白公主》裡,周旋於妻子、母親、岳母三位不同勢力的女人之間,對於這個自古以來的老孃舅難題,竟然處理得相當不錯,挑不出一絲毛病。

《白公主》中的亨利七世

◆ ◆ ◆ ◆

亨利八世

HENRY Ⅷ

◆ ◆ ◆ ◆

喬納森·萊斯·梅耶斯飾演的亨利八世‍

“離婚,砍頭,死。離婚,砍頭,生。”有人用這樣的“口訣”來總結殺妻狂魔的六個老婆——是的,兩個被離婚,兩個被砍頭,一個死於產後感染,只有一個陪他善終。

亨利八世的經歷早已碾壓編劇們的想象力,被改編成電視劇又怎麼可能不精彩?何況演員皆爲俊男美女,服裝儘量美輪美奐,佈景永遠金碧輝煌?

圍繞在亨利八世身邊的男人與女人‍

是的,這就是著名宮廷劇《都鐸王朝》。

當權欲、貪慾和赤裸裸的肉慾一齊糾纏撕扯,當國王、貴族、教會還有境外勢力拼命勾心鬥角,當野心勃勃的男人和更野心勃勃的女人全都擠進一座金燦燦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角鬥場……看花眼的觀衆哪還顧得上擦拭嘴角的口水。

尚未因“超人”成名的亨利·卡維爾當年在這部劇裡被稱讚爲最帥公爵

當然,表面上是國王娶媳婦,背後卻是各種勢力在暗中較勁。換句話說,這場戲走在臺前的是女人,在幕後或操縱或漁利的,卻全都是男人——其中又數三位最爲著名。

頭一位是大法官托馬斯·沃爾西,國王的頭號寵臣,被委以替國王辦離婚手續的重託。但他搞砸了,於是國王準備以叛國罪處死他。沃爾西死在被押赴倫敦的半路上。在《都鐸王朝》(飾演者爲薩姆·尼爾)和偏嚴肅向的《狼廳》(飾演者爲喬納森·普萊斯)中,這個角色都有不少戲份。

《狼廳》中的托馬斯·沃爾西

第二位是托馬斯·莫爾,沃爾西的繼任者。他的問題不是沒辦成離婚——這個事國王決定換種方法去解決——而是不贊成離婚。

亨利八世決定拋開不讓他離婚的羅馬天主教,另起爐竈成立英國聖公會,而教會的最高控制人當然就是他自己,從而實現宗教與世俗的兩把抓。

作爲一個正直而虔誠的天主教徒,托馬斯·莫爾無法背棄良心和上帝,於是就被國王砍了。經典電影《日月精忠》對這段故事有着精彩而詳細的講述。

《日月精忠》

第三位是托馬斯·克倫威爾,國王的重臣,曾擔任許多要職。他非常擁護國王離婚,高調支持宗教改革,並在實施過程中出了不少力,於是在前兩位死後成爲國王身邊的大紅人。

然而,國王的結婚對象只有一個,競爭者卻不少,沒啥背景的克倫威爾在這場選秀中得罪了不少重量級人物。他贏了,但他促成的這樁婚事卻很快就以離婚告終。國王對他推舉的新娘不是很滿意,而仇家們則藉機添油加醋。

《狼廳》中的托馬斯·克倫威爾

是的,他也被國王砍了,罪名還是叛國。若想了解從紅人到奸人的心路歷程,請一定要看英劇《狼廳》,改編自教科書級的同名歷史小說,由馬克·裡朗斯獻上教科書級的表演。

除了上述三位之外,亨利八世身邊的男人還有很多很多——隨便哪一任妻子背後都能帶出不少頭銜是公爵和伯爵的孃家人來。

2008年的電影《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是這些男人集中出沒的主賽道,當然,在這部女性視角的電影中,他們充其量只是斯佳麗·約翰遜和娜塔麗·波特曼身邊的綠葉。可是當時大家並沒意識到,這些“綠葉”的成材率還蠻高的。

《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有不少熟面孔

◆ ◆ ◆ ◆

查爾斯一世

CHARLESⅠ

◆ ◆ ◆ ◆

《亂世妖姬》中飾演查爾斯一世的卡帕爾迪有與原型契合的蘇格蘭口音

斯圖亞特王朝從1371年就開始統治蘇格蘭。通過與都鐸王室聯姻,斯圖亞特家族獲得了對英國王位的繼承權。

查爾斯一世是詹姆斯一世的次子。繼位後因插手歐洲戰事令國家深陷財政危機,爲了斂財徵稅又激化了與議會之間的矛盾,令民怨沸騰。最終國王與議會間爆發內戰,國王戰敗,查爾斯一世成爲英國曆史上唯一被處死的國王。議會派領袖奧利弗·克倫威爾上臺,英國進入短暫的共和期。

蒂姆·羅斯版克倫威爾

實際上,在與查爾斯一世有關的影視作品中,真正的主角總是克倫威爾。因爲這個人物有太多東西可以挖掘:一個顛覆不義王權的憲政鬥士,怎麼就淪爲了竊取革命果實的獨裁者?

在2003年的電影《處死國王》中飾演克倫威爾的蒂姆·羅斯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與道格雷·斯科特(飾演克倫威爾的盟友費爾法克斯,後與其決裂)之間的對手戲也堪稱激情四射、引人深思。

男神同框的《克倫威爾》

1970年的《克倫威爾》則更多展現了克倫威爾(理查德·哈里斯飾)與國王(亞歷克·吉尼斯飾)間的正面衝突,光看這兩大演技派男神同場飆戲就足夠了。

而2008年的英劇《亂世妖姬》,雖然以一個周旋於幾位歷史人物間的奇女子爲主角,卻還是讓多米尼克·韋斯特飾演的克倫威爾,以及邁克爾·法斯賓德飾演的議會派將領托馬斯·蘭斯伯勒搶走了風頭。

多米尼克·韋斯特和法斯賓德在《亂世妖姬》中“喧賓奪主”

◆ ◆ ◆ ◆

查爾斯二世

CHARLES Ⅱ

◆ ◆ ◆ ◆

《舞臺麗人》,查爾斯二世是個性情寬厚的享樂派

查爾斯二世有很多情婦和14個私生子,卻一個合法子嗣都沒留下。他從不掩飾自己對慾望的追求,其優雅而幽默的舉止又具有天然的親和力,故而民望頗高。這樣的君主在宮廷中聚集起一羣“才貌雙全”的寵臣陪他玩樂,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下面這三部電影的主人公,都是幫國王找樂子的人。《舞臺麗人》中,比利·克魯杜普飾演的戲劇演員內德是那個年代最受歡迎的明星,他的拿手戲是扮演女角,連國王(魯珀特·埃弗雷特飾)都爲之傾倒——實際上當時的英國劇院禁止女性參與演出。

然而好景不長,當國王開始允許女性登臺時,內德的職業生涯面臨危機,他試圖勾引一名公爵的計劃也宣告失敗……

內德勾引本·卓別林飾演的公爵失敗‍‍‍‍‍

《亂世情緣》裡的小羅伯特·唐尼飾演一名醫生,因爲救了國王(薩姆·尼爾飾)的狗而被招進宮廷。

放蕩的王室生活令他迷醉,國王甚至賜他一所豪宅,還把自己的情婦嫁給他。當然這僅僅是爲方便國王私會罷了。

《浪蕩子》中的唐尼‍‍‍‍‍‍‍

不料,醫生竟真的愛上國王的情婦,他痛悟自己在這場王室的遊戲中毫無尊嚴,也因此被逐出宮廷。

電影的後半部分則是經典的浪子回頭故事,在經歷了普通人的大喜大悲後,醫生大徹大悟,重拾行醫本行,也以醫術獲得了國王真正的尊重。

《浪蕩子》的主人公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羅徹斯特伯爵約翰·威爾莫特,一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

他放蕩、好色,嗜酒如命,33歲就死於性病。他行爲乖張,蔑視權威,他的詩歌長期被貶爲猥褻下流,直到近代才重新獲得重視。

《浪蕩子》中的德普

國王欣賞他的才華,但他的毒舌卻連國王都不放過,屢次因爲冒犯君威而被逐出宮廷——然後又很快被請回來。

約翰·馬爾科維奇飾演的查爾斯二世對待他就像老父親對待被慣壞的兒子一樣。而約翰尼·德普則證明自己是飾演這種登徒子的絕佳人選。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