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媒:西方對中貿易形成利益集團 擺脫對中依賴太困難

歐洲政府與企業界在美中關係惡化後,陷入經濟是否持續依賴中國的痛苦掙扎。(圖/Shutterstock)

歐洲政府與企業界在美中關係惡化後,陷入經濟是否持續依賴中國的痛苦掙扎,瑞士媒體發表評論指出,西方國家原以爲與中國發展經濟關係能「以貿易促轉變」,不料轉變的卻是西方國家。多年來與中國的緊密貿易關係已在西方社會結成了龐大利益集團,西方若想要擺脫對華經濟依賴將會非常困難。

《德國之聲》引述瑞士《新蘇黎世報》的客座評論指出,西方國家眼睜睜地看着自己依賴體制競爭對手中國,現在卻不知如何與中國打交道,民主政體不像專制政體一樣可以專斷獨行,因此想要擺脫對中國依賴絕非易事。

這篇由巴塞爾大學政治學者威柏(Ralph Weber)撰寫題爲《自由民主國家的中國難題》的評論指出,西方國家不願意在一開始就強迫自己的企業在做中國生意時也要爲自由民主做出政治努力。但是以黨領政的中國當局卻會這麼做,這就造成了不平等局面。

評論認爲,經濟界享有充分自由,民主整體就會面臨被顛覆的危險,但是政府若強迫企業界,也會危及自由民主政體的基礎。如果決策沒有法律基礎,只是出自過度的安全憂慮,等於是民主政府也採用專制手段。如果修法來加重企業對民主體制的責任,那猶如在刀尖上跳舞,實施起來必須小心謹慎。

評論說,民主政體必須有所作爲,也有能力有所作爲。這不是要爲貪婪的企業家塗脂抹粉,真正的問題要深刻得多。有些人憤世嫉俗地以爲,「以貿易促轉變」很好地發揮了作用,只不過被轉變的並非中國,而是西方民主國家。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實際上應該是「以貿易促轉變」在民主國家激發了一股動能,而政界最終卻無法難掌控這股動能。

因此,文章認爲,如果自由民主國家想要解決此一難題,就必須發揮自由民主體制自身的內在優勢,企業家必須更多地考慮政治風險。經濟在自由民主政體中具有重要價值,這是顯而易見的。反之亦然,私有財產在專制政體中並沒有那麼崇高的地位。如果爲了經濟優勢就可以削弱自由民主,就是在整個社會層面混淆了手段與目的,有這種想法的人其實是不知不覺地在自掘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