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可能下調德企在華產電動汽車關稅?專家:中歐目前仍有“做工作的餘地”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路透社16日援引兩知情人士的話稱,歐盟委員會已向大衆汽車和寶馬汽車放出消息,可能會考慮降低這兩家德國公司在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知情人士透露,歐盟委員會願意將這兩家汽車製造商歸類爲所謂的“合作公司”,對它們在中國製造的車型徵收20.8%的臨時反補貼稅。兩位知情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鑑於此事的敏感性,該決定尚未最終確定。
歐盟委員會此前宣佈,自本月5日起,對被抽樣的3家中國車企比亞迪、吉利和上汽集團適用的臨時反補貼稅稅率分別爲17.4%、19.9%和37.6%;其他在調查中合作但未被抽樣的電動汽車生產商將被徵收20.8%的臨時反補貼稅,未合作的車企稅率爲37.6%。
路透社16日報道稱,在歐盟宣佈上述臨時關稅前,寶馬在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MINI和大衆旗下西雅特品牌車Cupra Tavascan不在歐盟的抽樣分析範圍內,這意味着它們將自動接受最高關稅水平。業內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果這些在華外國車企在歐盟的調查中未進行應訴,向歐盟提交抽樣問卷答卷,就歸爲未配合廠商,將適用最高稅率。
若達成協議,這將是歐盟在針對中國電動汽車關稅問題上,首次作出的妥協,但這將損害歐洲其他一些頂級汽車製造商,因爲它們也在中國生產汽車,並將其進口到歐洲。同時,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要求單獨計算稅率。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6日評論稱,歐盟在貿易政策上對中國採取的行動有些絕望,是失敗的象徵,“歐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積極地利用現有保護手段來減緩中國的步伐”。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爲了平衡歐盟內部尤其是來自德國的呼籲,歐盟有可能調整對兩家德企的適用稅率。他認爲,在對中國汽車反補貼調查上,中歐間目前仍有“做工作的餘地和相互平衡政策的餘地”。他說,距離11月歐盟作出最終決定還有3個多月時間,中歐間本着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本質,可繼續磋商並尋求“迴旋餘地”。